中新社贵阳7月9日电 (记者 蒲文思)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于8日至9日在贵阳举行。在“法治保障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论坛上,海内外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紧扣中国及世界关注的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热点、焦点,从理论和实践等角度就法治保障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深入研讨。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临萍在论坛上分享了中国法院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要举措,包括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构建中国特色专门化审判体系;深化国际司法交流,凝聚生态文明国际法治共识。杨临萍表示,中国法院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合作,努力推动完善国际环境法治规则、规制、管理、标准,为解决世界生态环境危机提供中国方案和智慧。
中国司法部副部长左力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保障需要在立法、执法、守法等层面上持续努力,将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向纵深推进。中国将继续加强与国际合作伙伴在气候变化、海洋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文明领域的法治合作交流,共享经验和成果,共同构建生态良好的地球家园。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法律司司长帕特丽夏·姆伯特认为,环境法治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并将环境法治纳入规划主流,探讨法治在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中国是最早创建环境影响评价的国家之一,它完善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流程,让所有国家都可以将环境影响评价扩展到政府决策的各个方面。”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环境法委员会原主席、美国佩斯大学教授尼克拉斯·罗宾逊表示,各级政府要积极主动运用环境影响评价,找到实现生态文明的途径。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授卜瑞德认为,生态文明被视为超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概念与环境法治是完全一致的。”卜瑞德表示,如果得到充分的开发、维护和实施,生态文明可以被视为中国乃至全球实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伦理驱动力。(完)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