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杂技剧《恐龙馆奇妙夜》走红巴西
本文摘要:中新社圣保罗7月15日电 题:中国杂技剧《恐龙馆奇妙夜》走红巴西 中新社记者 林春茵 穿着“迅猛龙”的戏服,56岁的四川人罗海斌顶起了将近170斤的30根板凳。板凳叠起2米多高、4米多长,架出翼龙展翅的造型,在他头顶的方寸之地巍然耸立。他旋转一周,竟又再

  中新社圣保罗7月15日电 题:中国杂技剧《恐龙馆奇妙夜》走红巴西

  中新社记者 林春茵

  穿着“迅猛龙”的戏服,56岁的四川人罗海斌顶起了将近170斤的30根板凳。板凳叠起2米多高、4米多长,架出翼龙展翅的造型,在他头顶的方寸之地巍然耸立。他旋转一周,竟又再加上两根板凳。观众一阵屏息静气后,爆发雷动的掌声和叫好声。

  四川省自贡市杂技团原创的《恐龙馆奇妙夜》,在巴西巡演十周,将在巴西20余城上演近百场次。当地时间13日至16日,剧团会在圣保罗连演8场,票已几乎售罄。

杂技剧《恐龙馆奇妙夜》演出。中新社记者 林春茵 摄

  13日晚,在圣保罗震撼(VIBRA)剧场,7岁的安德烈和5岁的琳达嗓子已经哑了。和很多巴西小观众一样,俩兄妹蹦跳着、欢笑着、呐喊着看完了表演。因为舍不得演出结束,琳达还流下了眼泪。

  在后台,罗海斌指着头顶一处结着硬茧的“不毛之地”告诉中新社记者,“每天都练,头顶有个硬茧”,每天顶30根板凳转上六七圈是雷打不动的,“不然茧子长了新肉,再顶就更疼了”。

  今年3月,从艺37年的罗海斌凭这项绝活摘取了中国全国杂技展演中的一个金奖。此次带着弟子登台,罗海斌说,顶板凳是中国杂技的传统项目,因为头顶脆弱,比别的项目更受罪,“练的人已不多,但仍有传承”。

罗海斌表演顶板凳。中新社记者 林春茵 摄

  可容纳3千人的剧院座无虚席,很多观众扶老携幼全家出动。霸王龙、剑龙、鸭嘴龙、盗龙、翼龙等活灵活现地登场。20余位演员贡献绝活,高椅、空竹、地圈、肩上芭蕾、武术,巧妙地融入“恐龙穿越到现代”的剧情里,现场气氛极为热烈。

  七八把椅子垒出的“通天塔”上,今年5月刚在瑞士摘得巴塞尔国际青年马戏节银奖的郭瑶姚亦施展绝技,倒立下腰,双脚竟屈到面颊。这一倒立惊险之极,全场掌声轰鸣。

  巴西相关演出公司舞台总监埃斯特万·格罗西关注到,演出方邀请了专业人士用葡语旁白,并配以手语解说;给七八个节目注入南美风情;留出互动时间,让演员和观众用近距离接触。

  “这是一个乐于‘对话’和‘理解’的剧团。”他对记者说,“我们知道一定会火爆,这是很特别的演出,很多人不知道杂技还能这样演。”

  自贡,是四川面积最小的地级市,但却发现了大量恐龙化石。自贡花灯亦堪称一绝,蜚声海内外。连续多年,自贡市杂技团“混搭”自贡花灯出海,惊艳众人。

  自贡市杂技团演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轶说,传统杂技重在炫技,拙于叙事。我们此次有所突破,“我们不讲中文,因为杂技和恐龙都是世界通用语言”,“而且能把‘中国故事’讲得更跌宕起伏”。

  在导演刘艺伟看来,杂技是人不断超越自我,探寻人体技巧和人体极限,“深挖杂技的内核,正可以很好地去表达冲突,最终达到崇高的境界”。

  刘艺伟说,比如此次恐龙剧目巡演南美,有故事、有文化、有感情,已然在用“世界语言”讲述“和合之道”的中国故事。

  “你们是疫情后第一个来到巴西的演出团体,意义非凡。”中国驻巴西大使馆公使衔参赞舒建平观看首演后,对28位演职人员说,“非常感谢你们带着中国优秀文化来到巴西。你们精彩的表演促进了中巴文化交流、增进了民心相通。”(完)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