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陶行知曾孙陶侃:教育是道而非术 团结前提是民主
本文摘要:齐齐哈尔新闻网上海7月16日电(记者 范宇斌)“陶行知是我曾祖父,读着他的书,走着他的路,我感恩‘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感慨‘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感悟‘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023

  齐齐哈尔新闻网上海7月16日电(记者 范宇斌)“陶行知是我曾祖父,读着他的书,走着他的路,我感恩‘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感慨‘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感悟‘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023年上海统战文化周16日在上海开幕。民盟盟员、上海市陶行知纪念馆副馆长、上海行知教育促进会荣誉理事长、《陶行知学刊》主编、陶行知曾孙陶侃接受齐齐哈尔新闻网记者专访时说,“学陶承陶”是一种情愫,更是一种高度,“教育是道而非术,我将努力求索,全情倾注。”

  “我的曾祖父1946年逝世,我是1985年出生的,我对他更多的了解来自父辈们跟我的讲述,以及《陶行知全集》等。在曾祖父写下的文字中,我跟他产生了‘时空对话’。”陶侃说。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我的曾祖父,那就是‘求真’。”陶行知强调“求真”,在陶侃看来,“求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也是现代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的曾祖父,我认为没有比‘一切为人民’更好的了。”陶侃说,陶行知的爱是一种博爱,爱满天下,这种爱已经超越了性别、种族、阶级,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爱。

陶侃与陈望道之孙陈晓帆、颜福庆之孙颜志渊、荣毅仁侄女荣智丰深情朗诵《与统战先辈的时空对话》。 张昊 摄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陶侃看来,“人民教育家不仅意涵着纯粹的教育,更是在当时这样一个国家危难的时刻,我的曾祖父通过教育而非军事来唤醒大众的爱国意识,他为此倾注了自己的所有。”

  陶行知曾在南京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在上海创办山海工学团,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和重庆社会大学等,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在他生命最后的十年,他从一个纯粹的教育者逐步走向了一个民主主义战士、爱国主义战士。”陶侃介绍说,作为中国人民救国会领导人之一,陶行知毫无保留地跟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路线走。

  在上海期间,陶行知曾为宣传抗日救国,在宝山成立了山海工学团,通过教育唤醒大众。“他生命最后的一百天主要生活在上海,他在上海及周边城市做了一百多次演讲,宣传‘反内战、争民主’,包括在上海北火车站广场欢送马叙伦等赴南京呼吁和平,并振臂高呼,‘八天的和平太短了,我们需要永久的和平,伪装的民主太丑了,我们需要真正的民主!’”陶侃说。

  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因突发脑溢血在上海逝世。上海也成了陶行知的“第二故乡”。

  “我的曾祖父去世之后,在他身上覆盖了一面旗子,上面写了8个字:民主之魂,教育之光。”陶侃认为,“民主之魂”当中的“民主”是特别重要的,大团结精神最重要的就是民主。

  “大团结的前提首先是民主,这种民主不仅是政治的民主,还包括生活的民主、教育的民主等等。”陶侃谈及,陶行知希望能够通过民主的教育来创造一个民主的国家。“民主当中包含了要平等,要协商,甚至有的时候要学会妥协。”

  如今,陶侃也投身于教育事业,教书育人。

  在他看来,“无论管理一个班级,还是管理一家单位,民主很重要,有问题大家互相协商,通过民主集中制,让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到单位、班级等建设中来,让大家都有主人翁的意识。妥协,则是为整体利益着想,有些时候要学会妥协,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培育善良、民主协商等。”

  陶侃认为,教育的前提是爱,就像陶行知所说,“教育就是要真教育,要心心相印”。“一颗心属于孩子,还有一颗心属于教师,只有两颗心联动在一起,那才是真教育。此外,还要会爱,有方法的爱,能让孩子接受我们的爱。”

  上海统战文化周开幕活动中,陶侃与陈望道之孙陈晓帆、颜福庆之孙颜志渊、荣毅仁侄女荣智丰深情朗诵《与统战先辈的时空对话》。“再次重温曾祖父的事迹、故事、箴言,明了陶家人的初心:一切为人民。对我而言,真是心潮澎湃,是一种鼓舞和激励,更是一种勉励和鞭策。”陶侃说,希望上海统战文化周传递一种情愫,让更多优秀的党外人士能够在各自岗位上积极奉献,把最好的自己展现出来。

  “曾祖父曾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出来’,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种为国家好、为人民好的精神品质值得后人推崇。”陶侃表示,作为后辈,他有责任传承好陶行知精神,将努力凝聚更多人来学习、研究并践行陶行知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