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新闻网内蒙古满洲里7月21日电 题:聚焦对外开放,内蒙古何以成为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
齐齐哈尔新闻网记者 张玮
位于中国北部边疆地区,毗邻俄罗斯和蒙古国,边境线长达4200余公里的内蒙古何以成为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近日,中国百余名专家学者齐聚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为内蒙古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给出答案——“破而后立。”
7月20日,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理论研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召开,来自北京、辽宁、河南、湖北、广东等10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百余名专家学者为“如何打造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言献策。 李新军 摄“破”与“立”:向北开放新格局
内蒙古在历史上就是“草原丝绸之路”和“万里茶道”的重要枢纽和通道,现在更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是中国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门户。
在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包献华看来,内蒙古地处“三北”,外接俄罗斯、蒙古国,具有发展沿边开放的独特优势,是中国向北开放的前沿。“这就是内蒙古以高水平、全方位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底气和优势。”
数据统计,目前,内蒙古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关系,对外开放口岸增至20个,始发和过境中欧班列分别达到300多列和7300多列,成为中国口岸最多、边境陆路口岸货运总量最大的省区。
然而,虽然内蒙古开放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仍比较低,开放能级和质量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大破大立”才能打开向北开放新格局。
以中国最大陆路口岸城市满洲里为例,满洲里市委书记于伟东介绍,该市承担着中俄贸易60%以上的陆路运输任务,培育形成了以“苏满欧”为代表的57条中欧班列线路。
7月20日,满洲里市委书记于伟东介绍如何将满洲里打造成为中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支点城市。 李新军 摄在“一带一路”的倡议提出后,满洲里充分利用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地缘优势,持续完善国际联运网和口岸集散网。
2022年,满洲里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4818列,同比增长40.7%;截至2023年4月16日,满洲里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开行累计突破20000列。
“双边”与“多边”:沿边开放新机遇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推进,中国对外开放政策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向北开放延伸拓展到蒙古国、俄罗斯、中亚、西亚、东北亚以及欧洲,这给内蒙古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内联外延是关键。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面向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长江经济带和欧美、东北亚、中西亚等国内外市场……内蒙古正在打破固有外贸经济格局,向“国内国际双循环”迈进。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宋葛龙认为,应当统筹推进陆上、空中、海上、网上4条“丝绸之路”。
“畅通北向、西向、东北向物流通道,提高中欧班列开行频次、扩大班列覆盖范围、强化货源集并能力;加快内蒙古至欧、美、俄货运航线,开展航空快递运输业务。”宋葛龙说,同时,积极对接“丝路海运”,支持铁海联运班列发展;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区域数据中心。
7月2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宋葛龙为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言献策。 李新军 摄泛口岸经济:外向型经济新起点
泛口岸经济建设要着力提升产业聚集能力,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在宋葛龙看来,作为能源大省,内蒙古要打造中国北疆能源资源保障基地,并建设中蒙俄跨境产业链关键环节总部基地,将供应链环节留在国内,打造面向蒙古国和俄罗斯的区域性科技创新先行区。
7月20日,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发表主旨演讲。 李新军 摄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更希望内蒙古能迅速适应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在数字经济、数字贸易的发展上下功夫,通过网络完全实现贸易价值,为发展外向型经济赋能。
包献华对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充满期待,“力争到2025年,内蒙古的口岸进出口货运量突破1.2亿吨,进出口贸易额达到2100亿元;到2035年,基本建成联通内外、辐射周边,资源集聚集散、要素融汇融通的全域开放平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