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快评】
前段时间,浙江宁波东钱湖畔利民村的一棵梨树火了,这棵半个多世纪来在湖边默默无闻的梨树,因游客在网上发布的用无人机拍摄的短视频,成功吸引大批游客前去打卡,并带火了周边的咖啡馆、餐厅和民宿,成为网红景点。
在数字叙事语境下,众多人们原本习以为常的日常空间被作为审美意象加以重构,成为网红景观,这种情况如今屡见不鲜。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奔涌向前,数字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迸发,收集网络媒体信息—实施线下活动—生成信息动态上网的模式影响着人们的出游方式,让打卡旅行受到追捧。打卡旅行的流行,一方面是由于数字媒介催生了更多网红景观,让游客有了更多出游选择;另一方面则是其满足了游客维系社交、营造形象等多重心理需求。
数字技术工具迭代换新,不仅使拍摄越来越便利,也使空间影像呈现出不一样的视角和色彩,无人机俯瞰航拍、多种滤镜及视听特效的运用,赋予了之前司空见惯的日常场景独特的视角,加上数字叙事为景观标注的复古、新潮、浪漫、历史感、工业风、烟火气等不同风格,使得这些景观更容易“出圈”。另外,数字媒介上的一些旅行目的地定位常鲜明地标示在界面上,使数字叙事与地方之间的关系不断增强,驱动更多游客到此一游,完成打卡。
从游客视角来看,打卡旅行模式的兴起,源于人们在数字媒介传播中对他人行为模仿复制的心理,以及通过社交媒体分享来呈现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愿景。在数字叙事语境中,游客的旅行实践不再只基于个人经验,而是更多地受到社交平台上影像、文本等提供的旅行路线、游玩项目、拍照角度等的影响。如近期流行的“特种兵式旅游”模式,不少年轻人短时间内打卡很多景点,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精心规划的旅游路线和时间,迅速吸引更多人模仿复制,成为爆火的打卡旅行方式。与此同时,“拍照-修图-配文点评-上传社交网络”等操作,不仅仅是对某个景观的简单标记,更重要的是可以引来网友的围观、互动和反馈,满足发布人自我表达、维系社交等意愿。此外,在打卡旅行的数字叙事文本中,对目的地的描述往往以醒目的标题和吸睛的内容等形式出现,大量采用与艺术家创造的美丽世界相提并论的句式,如“误入杭州市内的绿野仙踪”“在北海,找到现实版宫崎骏的漫画世界”等。通过想象与比拟,唤醒游客打卡这些目的地的欲望。
可以说,打卡、摆拍、上传——大众手持移动设备借助数字技术创造的旅行打卡,也是不同个体以不同方式植入城市空间的叙事。但需要警惕和反思的是,打卡旅行的重点往往在于社交媒体上的呈现和互动,这个过程不可避免地放弃了传统旅行中可能遭遇的多样性和漫游带来的多种感官体验,将无功利的审美观景转变成强目的的消费行为,甚至成为一种非理性的“炫耀性消费”。通过社交媒体上的复制传播和个体自我表演创造出大量爆款景点,使大众迷失在跟风打卡的狂欢中。因此,一方面,我们要适应信息技术持续深化的新趋势,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加快推进文化服务和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积极抢占信息传播制高点;另一方面,数字媒介的发展需要设置一个衡量标尺,即是否以人的主体性关怀为价值评价标准,避免大众被消费主义文化空间吞噬,重建人与城市之间的亲切感和人文性。与此同时,城市建设不能一味地追逐潮流和热点,刻意网红化。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城市风貌和个性,城市的发展建设要建立在深厚、有魅力的城市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城市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一座有生命力的城市,才可能成为长久的网红城市。
(作者:陈建娜,系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副研究员)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