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籍设计师宁成春六十年书籍设计回顾展亮相三联韬奋书店
本文摘要:齐齐哈尔新闻网北京7月23日电 (记者 应妮)三联韬奋书店的美术馆总店与三里屯店日前联袂举办著名书籍设计师宁成春先生的作品回顾展“泽浦60年——一个人的书籍设计史”,并推出新书《一个人的书籍设计史》。 著名书籍设计师宁成春在展览上致辞。 三联书店供图

  齐齐哈尔新闻网北京7月23日电 (记者 应妮)三联韬奋书店的美术馆总店与三里屯店日前联袂举办著名书籍设计师宁成春先生的作品回顾展“泽浦60年——一个人的书籍设计史”,并推出新书《一个人的书籍设计史》。

著名书籍设计师宁成春在展览上致辞。  三联书店供图

  宁成春1942年生于山东德州,1960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绘画系书籍美术专业,师从郑可、庞薰棐、刘力上、邱陵、袁运甫、余秉楠等先生。1965年毕业后曾在农村读物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从事美编工作。1984-1987年间两度赴日研修,1986年调入三联书店成为首任美术编辑室主任,不仅继承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文人化、书卷气和整体设计为首要特征的装帧风格,而且顺应时代发展,塑造了三联学术文化类图书独特的人文气质和丰富样貌,并因应“读图时代”的来临,开创了有深远影响的“图文书”的设计理念和出版形态。经典代表作包括《西行漫记》《宜兴紫砂珍赏》《槐聚诗存》、王世襄作品(《锦灰堆》《明式家具研究》《自珍集》)、“中国近代学术名著”、“乡土中国”系列、《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等等。

  三联韬奋书店美术馆店为主展区,包括其设计处女作和经典代表作在内的图书二百余种,以及相关的珍贵手绘稿、封面原稿、打样、图书档案以及亲手绘制的内文插图、封面素描图、作者肖像等。最精彩的十个展柜以时间为线索,呈现了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间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这些作品多是铅印时代的珍贵记录,观众能看到那个时代的设计师以怎样专业的绘画训练和素描功底,一笔一画手绘、拼贴封面的各种元素。展览解说文字细致入微,把每个设计的思路、特色乃至工艺、纸张等都做了简述,尽量帮助观众获取充分的历史信息。其中,有为钱锺书、杨绛先生设计的《洗澡》《槐聚诗存》,开启了此后为更多大学者如吴宓、冯友兰、邓广铭、费孝通、王世襄、巫鸿等“做书”的先河;有“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和以“学术前沿”为代表的西学丛书群,三联今天作为学术出版重镇的形象由此奠定;有令无数金庸迷折腰并至今难忘的《金庸作品集》;有开启了“陈寅恪热”的《陈寅恪的最后20年》,它也是宁成春知名度最高的设计代表作之一。

著名书籍设计师宁成春作品回顾展“泽浦60年——一个人的书籍设计史”现场。  三联书店供图

  在十个展柜之外,主展区还有一百余种设计精品开放给读者翻阅、欣赏和研读,其中既有20世纪七八十年代铅印时期的作品,也有绝版的三联图书,还有二十余种设计思路和工艺、材质都非常复杂的“大书”,足以代表“做书”的极致追求。

  在韬奋书店从一楼到二楼的楼梯右侧,是一整幅硕大的照片墙,里面的数十帧照片浓缩了宁成春先生六十年的从业生涯。照片墙最偏僻的左下方,鹤发松姿的宁成春先生独坐晕黄的孤光中,专注、凝神,一如往昔,81岁的他至今还在工作状态,常常说“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

  这位老人坦言,“设计师是用情感和共鸣来打动读者。书籍设计中,应该淡化设计师个人的风格,强调书本身的个性。不同的书有不同的形态,不同内容的书有不同的处理手段,一定要多样化,不要强调共性。”在他看来,“张扬书籍的中国精神”是摆在设计师面前极为重要的永久课题。“每个人仅仅是生活在历史长河中的一小段,我们只有把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借鉴过来才行,借用他力,才更有可能做出好的设计。”

《一个人的书籍设计史》书封。  三联书店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一个人的书籍设计史》详略相间地完整呈现了宁成春经手设计的一千五百余种作品,不仅是对其漫长职业生涯的丰富总结,也是对三联书店近年重要出版物的回顾,从装帧设计角度再现了一本本书籍的诞生。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8月20日。(完)

【编辑:陈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