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基层政府打造村居“客堂间” 基层议事协商传递心声、化解矛盾
本文摘要:齐齐哈尔新闻网上海8月3日电 (记者 陈静)社会治理重在基层。如何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是上海的政府部门致力探索的课题。 记者3日走进上海郊区青浦区的赵巷镇。在城市化进程中,赵巷镇建设了3处农民集中居住社区。该镇不断探索“农民”

  齐齐哈尔新闻网上海8月3日电 (记者 陈静)社会治理重在基层。如何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是上海的政府部门致力探索的课题。

  记者3日走进上海郊区青浦区的赵巷镇。在城市化进程中,赵巷镇建设了3处农民集中居住社区。该镇不断探索“农民”变“居民”的社区治理模式。设在居民家中的“巷心·客堂间”就是一个新探索。村里有什么大小事情,村民们都会聚到“巷心·客堂间”一起说说、一起议议。

在“巷心·客堂间”里,自治带头人召集村居民代表、社区贤达人士,共商社区治理,形成农民集中居住社区“村居民自治”的新模式。(陈静 摄)

  在“巷心·客堂间”里,自治带头人召集村居民代表、社区贤达人士,共商社区治理,形成农民集中居住社区“村居民自治”的新模式。

  方夏村方东新村45号的“自治集思堂”就是一个“巷心·客堂间”。听说市、区两级人大代表要到村里开展走访联系群众活动,这里就热闹起来,村民们纷纷吐露心声。“堂主”吴大伯把村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道路建设等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梳理出来,打算届时把问题递交上去。

  据了解,像这样的“客堂间”,赵巷镇共设置了76处。赵巷镇政府方面对记者介绍,希望把“巷心·客堂间”打造为村民代表平台,广泛征求意见,通过“自发 组织”“民主 集中”形成“村规民约”,并提高村民的知晓度、认同度。同时,村民志愿者们会定期在“客堂间”开展“故事会”,用当地村民和“新赵巷人”听得懂乡音和话语开展政策措施等传播,让大家“坐得住”,信息“传得开”。

  去年年底,在中步村中泽苑1号的“客堂间”里,村民们提出中泽路南端“Y”字路一到晚上就黑漆漆,大家出行不方便。借着人大代表进社区联系群众活动,中步村把民众意见反映给镇级部门,很快得到反馈。今年2月中旬,中泽路南端“Y”字路亮起了33盏路灯,大家不再为走“夜路”而害怕了。居民朱阿姨高兴地说:“我们提出的意见,到‘客堂间’讲了之后,他们(政府)立马就想办法解决。我们愿意到这来说说。”

  赵巷镇方面告诉记者,“巷心·客堂间”是实现基层民众自治,营造社区文明风尚、居民和谐邻里关系的一个缩影,百姓们来这里“报到”,唠家常,提出关心的事,并得到回应。这样,基层议事协商功能就能落到实处。

  据了解,利用“巷心·客堂间”,赵巷镇鼓励村民小组长争做“六员”:村民小组的信息员、村民群众的服务员、村务工作的执行员、上下沟通的通讯员、化解矛盾的调解员、经济发展的推动员,在拉家常中,发现处于“萌芽”状态的纠葛,及时化解。

  “巷心·客堂间”还邀请社会活动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加入团队,如教师、年轻党员、青年企业家、文体活动带头人等,组成村居自治民间“智囊团”,开展“头脑风暴”,通过集体参与、民主决策,使村居自治工作开展得更富活力。

  据悉,“巷心·客堂间”其实并不仅仅是解决矛盾和纠纷,信息上传下达的场所,也是村民们喜爱的“活动室”。独居的高龄老人,刚退休的叔伯阿姨闲来都喜欢到这里逛逛。方夏村刘夏6组的“堂主”秦老伯是一位书棋爱好者,他设立的“书棋驿站”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切磋”。赵巷镇方面介绍,“巷心·客堂间”通过开展多种形式新颖的互动活动,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构建了和谐温馨的邻里关系。

“赵巷镇社会治理创新服务中心”尝试采用“分级式问诊”,由村居“首诊”,复杂问题转至镇级“会诊”。(陈静 摄)

  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赵巷镇在打造社会治理创新服务模式上多有探索,在原有基础上,赵巷镇综合治理中心被改造升级为“赵巷镇社会治理创新服务中心”,尝试采用“分级式问诊”,由村居“首诊”,复杂问题转至镇级“会诊”,镇社会治理中心及时介入属地重大矛盾纠纷,实现信息互通互享,最终形成矛盾纠纷处理“闭环”,实现民众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少跑一里路、只进一扇门、解决一揽事”。

  “赵巷镇社会治理创新服务中心”还努力推进纠纷化解资源横向贯通,通过各职能部门“常驻 轮驻 随驻”等方式,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开展联调联动,全力解决民众合理合法诉求,打造多职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实战型服务中心。

  该中心还致力打造“排查预警、应急联动”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指挥平台,统一研判分析、指挥调度、协同处置,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打造推动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