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奇的雷达“慧眼”,如今在我国24个省区市的露天矿山与地质灾害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这“慧眼”来自内蒙古工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雷达技术研究所,是该所年轻科研团队自主研发、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利器——地基微变雷达监测系统。
雷达技术研究所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5岁,学科带头人黄平平教授只有44岁,他们刻苦而智慧,专注于我国雷达技术的创新和自立自强。
黄平平2010年中科院博士毕业后,放弃北京优越的工作机会,毅然来到内蒙古工业大学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到定量微波遥感和雷达系统技术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学校将一座50年代的独栋红楼提供给黄平平雷达团队使用,内蒙古第一家雷达和微波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在此成立。在黄平平的感召下,在内蒙古引智招才政策支持下,先后有6名青年优秀人才加入。他们在实验室的走廊里,刻上了团队的核心理念:扎根边疆,敬业奉献;军民融合,创新引领。
草原植被、黄河凌汛、矿体滑坡、森林防护、边境巡查、荒漠化检测等方面,有遥感和雷达技术的紧迫需求。为探索微波遥感定量化应用技术,黄平平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完成了大量实地数据采集工作。为获取与卫星过境观测时同步的地面数据,团队经常通宵值守在被观测区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努力。顶严寒、冒酷暑深入草原、戈壁、沙漠和高原等地区,参与服务国防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锻炼了意志品质,激发了使命担当。
草原生态遥感技术研究系列化成果,在京津风沙源、退牧还草、草原生态补奖、草畜平衡等国家重大草原生态工程得到应用,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学院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装备预研项目,研制完成了星载雷达成像处理平台和无人机载巡航监测雷达系统,为边境地区遥感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获得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和科技进步一等奖。共取得国家发明专利56项。
学院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国内十几家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通过科研与项目合作建立了研究生交流培养合作机制。
学院建成教育部研究生精品课程“现代数字信号处理”和校级精品课程“现代通信原理”;培育了“雷达原理与信号处理”“电磁兼容技术”等系列专业课程。课程建设研究成果获中国电子教育学会优秀论文奖。学院的导师团队先后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工人先锋号”“内蒙古草原英才创新团队”“内蒙古五四青年奖章集体”等荣誉称号。
从一个人,到一个团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地基越来越坚实,土壤越来越丰厚。今年9月,黄平平走上内蒙古工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的岗位。作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黄平平期待着党的二十大召开,开启新的征程。黄平平说:“科技强,则国家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工作者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本报记者 高平 王潇)
《光明日报》2022年10月15日第11版
【编辑:刘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