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光明日报记者 钟超 陈晨
这是奔腾向前的中国——“问天”升空、叩问苍穹,“奋斗者”号深潜万米、探秘深蓝,一列列复兴号高铁奔驰穿梭,一座座大桥横跨天堑……10年来,我国经济总量从53.9万亿元提升到114.4万亿元,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由第34位上升到第12位,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这是山河锦绣的中国——长江江豚频频现身,黄河三角洲万鸟翔集,家门口的河越来越清亮了,抬头见蓝天的日子越来越多……10年来,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连续保持“双增长”,2021年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比2012年提高23.3个百分点。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动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旗帜,统揽改革全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气势如虹,正势不可挡地奔向既定目标。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蹄疾步稳推进改革,新时代中国壮阔前行的每一步,都在书写新的历史和荣光。
夯基垒台 立柱架梁
时针回拨到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擘画了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开启了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薛澜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生动局面。“经济体制改革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激发发展动力活力的作用逐步显现;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继续完善;文化体制改革纵深推进,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进一步释放;社会体制改革立足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扎实推进,管党治党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改革强军战略全面实施。”薛澜说。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放活土地经营权;法官员额制改革在全国法院全面落实,让司法力量集中到办案一线,有效提升办案质效;深化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为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筑牢更为坚实的经济基础;税制改革落地见效,增值税制度逐步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成功建立,企业所得税制度不断优化深化;推进“放管服”改革,降低准入门槛,优化营商环境;120万名河湖长上岗履职,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都有人管、有人护,美丽中国加快建设;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一桩桩,一件件,都是涉险滩、破坚冰,除顽瘴、克痼疾,全面深化改革启动之初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超乎想象。夯基垒台通关节,立柱架梁出实招,改革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与决策协调机制的不断健全,让中国改革“四梁八柱”渐渐成型。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仅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层面就涉及180多万人,新组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3个、更名4个,组建和重新组建部级机构25个,调整优化领导管理体制和职责部级机构31个……改革使党和国家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监督监管更加有力、运行更加高效。
“在这次改革中,党中央决定组建应急管理部,对我国应急管理体制进行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推动我国应急管理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干部职工和消防救援人员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边改革、边应急、边建设,在大战大考中推动形成了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全面提升了综合应急管理能力,有效强化了重大安全风险防控,有力应对了一系列重特大灾害事故,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和自然灾害损失实现持续下降,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安全感。”应急管理部新闻宣传司司长申展利代表说。
全面推进 积厚成势
非凡十年,铸就辉煌成就。回望改革征程,当年一笔一画勾勒的蓝图,已化作大潮奔涌、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壮阔图景。
从2013年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到2018年改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改革的决策议事和协调机制更加完善健全。改革顶层设计有了比较清晰的大盘子,并不意味着改革可以歇歇脚,相反,恰恰要将精力集中到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上,使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在安徽合肥,全国首个创新主题场馆——安徽创新馆中,蕴藏着安徽近年来高质量发展的密码。从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技术,到热核聚变、墨子传信、九章计算等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前沿科技成果,科技体制机制的改革,让合肥最大限度释放出高科技创新潜能。
“合肥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的殷殷嘱托,深入践行创新国策,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在制度设计上抓统筹,在投入机制上讲舍得,在成果转化上促产出,最大限度释放科技创新潜能。近两年,合肥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超14%,近十年国资领投撬动社会资本超5000亿元。现在,合肥平均每天净增国家高企4户,每周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户,每年净增市场主体超20万户。”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代表对记者说。
纵观全面深化改革历史进程,改革惟其艰难,成就愈显厚重。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深化财税体系改革,到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再到强化权力运行和监督体系,推进法治中国建设……10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社会破冰突围、攻坚克难,推动改革一路高歌、壮阔前行。
改革促发展,文化聚人心。10年来,文化体制改革加速推进,一大批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代表性成果成为时代的生动映照。大型历史文献《复兴文库》编纂出版,《人世间》《山海情》《长津湖》等优秀影视作品广受好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不断推进,中华文脉在赓续传承中弘扬光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深入推进,从微观机制到宏观体制不断调整优化,文化建设上升为国家‘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制度不断完善,国家、市场、社会多元主体良性互动、相互协同的现代化文化治理体系逐渐形成。文化体制改革成为破除文化发展障碍和藩篱、释放文化创新活力的重要途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徐川代表说。
北京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福建三明等地的医疗综合制度改革……一项项闪烁着基层智慧光芒的改革方案,在中华大地上生长出来,并通过试点推广在更多地方生根,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系统集成 协同高效
中国地域之广大、历史之悠久、民情之复杂,决定了改革并非易事,不能仅凭一腔孤勇、蛮干硬干,而要攥指成拳、汇聚合力。
“改革步入新阶段,必须更加注重各领域改革方案的关联性和耦合性,突出改革方案协同、改革落实协同、改革效果协同,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海青表示。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卫国代表告诉记者,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以来,中国建筑五局在中建集团党组的统一部署下,第一时间制定《中国建筑五局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和清单。截至2022年6月,改革清单83项改革任务已全部销项。公司把加强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制定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备受瞩目。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党中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到陆续制定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生态文明目标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改革日益完善,助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生相成,美好生活与美丽中国珠璧交辉。
近年来,生态文明制度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皖浙两省的新安江生态补偿、福建木兰溪下游的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北京的大气污染治理……一项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使蓝天白云日益增多,绿色“版图”不断扩展,绿色经济加快发展,共同绘就了美丽中国新画卷。
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厕所革命、垃圾分类、药品集采……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惠民生,再以民生改善为改革蓄势聚力,这是改革不断深化而又动力澎湃的密码。
十年波澜壮阔、十年砥砺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改革,蹄疾步稳,有力有序,开创了神州大地的史诗巨变,托举了14亿多中国人民共奔小康,正引领着“中国号”巨轮冲破历史隘口,驶向更宽阔的水域。
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改革为先导、向改革要动力,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继续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推进改革,亿万中华儿女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