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青话融合)“台二代”黄瓈莹“登陆”记:在南京遇见更广阔的世界
本文摘要:在黄瓈莹安置于南京江宁的一方“绿色天地”,一件件时尚的新衣,竟是由旧塑料瓶等循环再利用后制成,很是神奇。多年来,在当地台办的协助下,黄瓈莹一直致力于两岸文化与商业的合作交流,与很多两岸青年因志趣相投成为挚友。

  中新社南京4月8日电 题:“台二代”黄瓈莹“登陆”记:在南京遇见更广阔的世界

  作者 徐珊珊

  遇见“80后”台湾青年黄瓈莹时,她正忙着向朋友介绍垃圾分类、废物再利用的妙招。在黄瓈莹安置于南京江宁的一方“绿色天地”,一件件时尚的新衣,竟是由旧塑料瓶等循环再利用后制成,很是神奇。

图为3月16日,在江苏南京拍摄的黄瓈莹。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在南京,我认识了很多朋友,遇见了更广阔的世界。随着这座城市的发展,我也在不断地实现个人价值,收获成长。”黄瓈莹说。

  黄瓈莹的父亲,是早年间随着台商赴大陆投资热潮,跨越海峡、扎根长三角创业的老台商。2012年,黄瓈莹追随父亲来到南京,一道操持家业。

图为3月16日,在江苏南京拍摄的黄瓈莹。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在南京生活了十余年,黄瓈莹连连感慨:“南京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这里的人文环境很有亲切感,很多著名景点台胞也可以免费参观。每次回到南京,我就觉得回到自己家了。这些年,南京的发展是一年一变。我常和台湾的朋友说,不要觉得之前来过,就不用再来了,每一次来南京,体验都不一样。”

  “农林22条措施”发布实施以来,为台胞台企参与大陆乡村振兴提供了发展空间和广阔机遇。黄瓈莹也从传统产业跨界转型为“新农人”。她在江宁横溪建设了一个农场,推行绿色种植、健康养殖,布置露营基地,为大陆和台湾朋友提供亲近大自然的休憩之处,同时积极策划亲子读书会等活动。

图为3月16日,在江苏南京拍摄的黄瓈莹。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多年来,在当地台办的协助下,黄瓈莹一直致力于两岸文化与商业的合作交流,与很多两岸青年因志趣相投成为挚友。美食、品酒、读书、运动、宠物兴趣小组……对黄瓈莹来说,“组局”信手拈来。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搭建起两岸青年沟通交流的“桥梁”。

图为3月16日,在江苏南京拍摄的黄瓈莹。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工作之余,黄瓈莹会约上三五好友一起登山并清理山道,身体力行践行环保理念。她也会定期抽出时间,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探访被救助者,提供资金和情感关怀。

  回顾在南京的时光,黄瓈莹说:“我很感恩这段经历,所有一切,都是人生的珍贵积淀。”她建议台湾青年,如果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不同的风景和人生。(完)

【编辑:周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