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张微信群聊天记录截图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截图显示,“CETC成都区软件开发事业部”的一名陈姓员工,对部门领导强行安排清明节加班表达强烈不满,不仅明确表示拒绝加班,还满腔怨愤地痛斥部门的加班乱象以及相关领导的种种不堪。看似痛快淋漓的怒怼,迅速引爆舆论场,热度持续多日而不减,堪称现象级的热点事件。然而,事件发生极大反转,四川德阳警方4月7日通报网传中国电科加班事件:散布谣言者陈某龙被行拘。
求职中国电科未被录用,心生怨恨便虚设微信群作为谣言“生产地”,捏造制作多张“怒怼领导、发泄情绪”的聊天记录截图进行中伤,陈某龙的这波操作最终在社交媒体上掀起巨大声浪。不管是围观还是吐槽,结果都证实网友的集体情绪还是被狠狠地消费了一把,大家在悻悻之余,不由感叹那句名话的屡屡成谶——等潮水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造谣有很多种,各个有套路:有的是严重误导公众判断,造成恶劣社会影响,譬如和“江西学生胡某宇事件”相关的网络谣言就是如此;有的则是精准地对当事人进行抹黑和打击,最近几起大学生“造黄谣”事件登上热搜榜,就具有代表性。而“员工因加班怼领导”的谣言之所以引人关注,在于陈某龙利用“爽文”的方式带动许多人的节奏,用几段对话的截图就把中国电科置于舆论不利的下风口,成本可谓低廉。不管谣言以何种方式兴起,造谣者最终必将被打痛骨头。陈某龙被行政拘留处罚,就是一个具有典型性的案例。
谣言的危害不必多说,几张截图就足以让宝贵的社会资源为之疲于奔命。从中国电科反复核查员工名单,到四川省市两级总工会介入,再到德阳警方公布调查结果——“谣言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的语境已是不言而喻。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如果僭越了守法敬畏心、缺失了言论责任感、淡薄了正确价值观,就必然会被自己制造的谣言所反噬。陈某龙用自己给所有人做了一个反面的“现身说法”,下次还有胆敢造谣中伤者,结果不会比他好多少!
造谣“加班怒怼领导”,煽动公众情绪当休矣。值得警惕的是,很多谣言总能赚取不明真相的网友的“转评赞”,有些甚至还立起了人设、聚集了粉丝。某短视频平台上的账号“我溜了”,就被指为陈某龙的个人账号,该账号几天内粉丝数涨至22.3万,涨粉态势可谓汹涌。如果不是一则蓝底白字的警情通报还原了事实的真相,恐怕下一个“网红”就有可能借机上位了。由此可见,造谣某种程度可能存在流量的变现,在“关注力为王”的当下,网友更要擦亮眼睛、平台也要守土有责,莫被别有用心之人牵着鼻子,成为对方推波助澜的工具。
劳动者的权益当然要得到保护,但如果是用造谣的方式,那只能走向对立面。“加班事件”引发舆论热议后,四川省市两级总工会就深入开展调查核实工作,相关负责人表示若确实存在违反劳动法的情况,将采取措施,坚决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这种态度,是对劳动者的有力支撑。如今,该事件到了画上句号的时候,但对于造谣的打击和整治,却始终在路上!(中国青年网 皮波)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