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马鞍制作何以赢得口碑与市场?(图)
本文摘要:齐齐哈尔新闻网乌鲁木齐8月25日电 (王小军 李夏)走进新疆吉木萨尔县马鞍子制作技艺县级非遗传承人丁学生的家里,映入眼帘的是缝纫机一旁摆放着制作马鞍的各类工具及马鞍半成品,丁学生正用缝纫机缝制一副马鞍的表面蒙皮…… 丁学生会根据之前测量好的马背宽

  齐齐哈尔新闻网乌鲁木齐8月25日电 (王小军 李夏)走进新疆吉木萨尔县马鞍子制作技艺县级非遗传承人丁学生的家里,映入眼帘的是缝纫机一旁摆放着制作马鞍的各类工具及马鞍半成品,丁学生正用缝纫机缝制一副马鞍的表面蒙皮……

丁学生会根据之前测量好的马背宽度、厚度与马的高度,比照尺寸,一点点通过反复敲打调整马鞍骨架的形状。(李蓉 摄)

  以祖辈传下来的马鞍制作手艺为基础,对国内外马鞍制作的优势技艺加以融合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马鞍制作工艺,还获得了专利。他制作的马鞍在疆内外有良好口碑,他就是当地雪森马具的负责人丁学生。

  牢记家训:要做就做好,不要砸了招牌

  从丁学生的爷爷丁永贵到父亲丁万军,再到丁学生,三代匠人将马具制作手艺发扬光大,制作出的马具远近闻名、家喻户晓。这种传统“皮具马鞍”制作工艺,在丁学生家里已经延续至少有上百年历史。

丁学生抚摸着自己养殖的马匹。(李蓉 摄)

  丁学生跟着爷爷从小就接触到各种马,几乎什么马都见过,什么骑乘人都服务过,从1996年起,丁学生就决定以马鞍制作这门手艺来“吃饭”,到今年已经27个年头了。

  丁学生回忆称:“过去的马鞍制作都是土办法,不是榔头敲就用铆钉,制作流程非常简单,同时也有很多的弊端,不是马不舒服,就是人不舒服,而现在经过长期的改进和创新,使用的材质也不一样,现在主要以美观、舒服、安全为主。”

  “为了把马鞍做得更好一点,我就养马,骑马,做适合各种马的马鞍。原来农村的土马,马背都很窄,现在改良过的马,马背都很宽,马的骨架不一样,马鞍的规格也不一样,我现在对各种马的特点、马背尺寸了然于心。”丁学生说。

丁学生会根据之前测量好的马背宽度、厚度与马的高度,比照尺寸,一点点通过反复敲打调整马鞍骨架的形状。(李蓉 摄)

  “皮具马鞍”制作工艺程序多而复杂,要求高,它是由鞍架、皮具构成,采用雕刻镶嵌等工序制成。要做一个好的马鞍子,从选料开始,就有相当严格的要求,需要由木匠、皮匠、铁匠、绣工共同制作完成。

  丁学生介绍,制皮环节,要求也很严格。为了增加牛皮韧性,牛皮入锅烫制加硝,需每半个小时取出控水一次。掌握时间和火候是最重要的。刚刚学艺时,丁学生的火候掌握粗疏,时间不够精准,结果也常常会导致牛皮韧性不好,无法做出合格的马鞍。在一次次的失败中,经过不断的总结经验,丁学生恰如其分地掌握到了火候。

  丁学生始终坚守着来自长辈们“用心做”的家训。“爷爷曾常对父亲说,别着急,多点儿耐心,要做就做好,不要坏了名声、砸了招牌。简单几句话,铭记在心,影响我一生。”

  “我从小就跟着父亲制作马具,尤其是马鞍,我想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丁学生说,“我有时做梦,梦到在做马鞍。我非常享受马鞍的制作过程,每当将鞍桥、鞍骨等零部件组合在一起,做出一副漂亮的马鞍时,那种满足感自内心深处油然而生。”

丁学生与爱人共同晾晒牛皮。(李蓉 摄)

  改良创新工艺赢得口碑与市场

  丁学生发现,马匹运动后会出汗,被马鞍包裹处汗液无法及时蒸发,这样一来,铁质马鞍就会生锈,久而久之会影响马匹的健康乃至生命。丁学生仔细钻研哈萨克斯坦的马鞍、美式西部牛仔马鞍、英式马鞍等,综合各国马鞍的长处,制作出既舒适又坚固的马鞍。丁学生在2017年为自己研发的马鞍申请了专利,经过4年的不断完善,2021年12月,他终于取得了专利证书。

  “哈萨克斯坦的马鞍是木制和铁质结合的,螺丝接合处会松动,美式西部牛仔马鞍则大多数使用树脂等材料,以轻便著称,但是刚性不够。”丁学生说道:“为了确保马鞍的坚固性,又要确保马匹和骑乘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我将马鞍的铁制部分全部换成轻薄的不锈钢材质。一方面,不锈钢不会轻易变形,另一方面,不锈钢材质的马鞍安装在马背上有一定的空隙,马匹可以排汗。”

  丁学生坦言道,当年父亲忙于生产队的工作,加之农机机械化普及,民众对生产工具的革新,传统马匹耕种也渐渐退出农耕舞台。随之而来,马鞍需求大幅下降,甚至出现低谷期。2010年,随着新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疆内各大旅游景点的骑马项目逐渐兴起,马鞍的需求量逐渐增大。

  为减轻加工马鞍的压力,丁学生选择与其他厂家合作完成马鞍的制作。由乌鲁木齐市的加工厂将马鞍所需的不锈钢鞍骨、鞍桥等部件一次性加工好,从河北省石家庄购买牛皮,由工人进行组装,丁学生和爱人准备配件。丁学生还在前鞍桥处焊接了精美的手抓铜环,便于骑乘人员保持平衡。“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丁学生说道。

  短视频直播给传统手工艺带来了发展机会。2018年,丁学生开始关注快手和抖音,用短视频介绍制作马鞍的工艺和流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制作的马鞍通过视频直播走红。产品不仅远销全疆各地州,还销往北京、河北、江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区市。丁学生说:“尤其是这两年,许多行业都受疫情影响不景气,但我制作的马鞍销售得很好,订单源源不断。截至目前,丁学生通过直播和店里销售,销售了近4000个马鞍子,销售额500万左右。”

丁学生在制作骨架。(李蓉 摄)

  2023年,丁学生已经53岁了,他曾想如何实现马鞍组装工作流水线作业,提高制作效率。如今,丁学生制作马具已经实现流水线作业,他请了8名工人长期负责加工小部件、剪皮子、缝制等工序,夫妻俩负责关键部位制作和最终的组装。

  “今后,我想继续扩大加工厂场地,增添机械设备,带动乡亲增收致富。祖传的老手艺到了我这一辈有了创新,我会继续努力,把手艺练精。”丁学生说道。

  二十几年的马鞍制作,手上的老茧磨了一层又一层,融入了他对马鞍制作的深厚情感,伴随着丁学生精湛的技艺,却也诠释着他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现在,方圆几十公里,都是找丁学生来做马鞍。从刚开始的赚钱养家,到现在不但自己走上了致富路,还带动周围的亲戚朋友共同致富。(完)

【编辑:朱延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