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就无障碍环境建设制定的法律9月1日起施行
本文摘要:我国首次就无障碍环境建设制定的法律9月1日起施行 为打造“无障有爱”环境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 本报记者 朱宁宁 又一部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密切相关的法律——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将于9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次就无障碍环境建设制定专门性法律。 无障碍环境建

  我国首次就无障碍环境建设制定的法律9月1日起施行

  为打造“无障有爱”环境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 本报记者  朱宁宁

  又一部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密切相关的法律——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将于9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次就无障碍环境建设制定专门性法律。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保障。为了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明确了多个部门的职责。目前法律还没有开始施行,社会各方面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近日举行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集体采访中,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有关情况。

  抓紧完善药品说明书管理规范

  一张小小的药品说明书,关系安全大问题。如果字号太小,一旦因看不见或者阅读不方便而误读,可能会对残疾人、老年人甚至普通人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完善药品标签、说明书的管理规范,要求药品生产经营者提供语音、大字、盲文、电子等无障碍格式版本的标签、说明书。国家鼓励其他商品的生产经营者提供语音、大字、盲文、电子等无障碍格式版本的标签、说明书,方便残疾人、老年人识别和使用。

  那么,“其他商品”包括哪些范围?国家将如何鼓励企业提供无障碍格式版本的标签、说明书?对此,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主任石宏给出了答案。

  石宏指出,“其他商品”范围很宽,是除了药品之外的商品,比如和残疾人、老年人生活相关的食品、保健品等。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第五章“保障措施”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视角,对鼓励企业或者个人提供无障碍版本作出规定,包括建立健全相关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国家无障碍设计、产品认证、无障碍信息评测制度,通过经费支持、政府采购、税收优惠等方式,促进新科技成果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中的应用,鼓励无障碍技术产品和服务的研发、生产、运用和推广。

  目前,相关部门已经抓紧开展药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修改完善工作,管理规范修改完善的草案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信息无障碍建设从“有”向“优”转变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将进一步促进包括信息无障碍建设在内的多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同时,也为无障碍建设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长邵道新表示,将着力推动信息无障碍建设由“从无到有”向“从有到优”迈进。一方面,深化软件服务功能升级,进一步扩大互联网应用无障碍覆盖的范围。对一些冷门的、小众的,但是残疾人和老年人专用的、爱用的软件应用,指导相关企业尽快优化升级相关功能,更好满足残疾人和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优化智能硬件产品供给。指导支持企业研发“被动式、集成化”的健康管理类、智能看护类智能产品,更好满足残疾人、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对智能硬件产品的需求。此外,强化基础电信服务保障。指导各基础电信企业提升语音、大字信息服务质量,保留线下营业厅等服务渠道,提升现场咨询引导、提供必要的辅助设备等无障碍服务水平。充分利用电信营业厅场地优势,探索建立一批线下体验专区,帮助残疾人、老年人现场感受信息化发展带来的实惠和便利。

  更加关注居家适老化改造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中关于新建、改建、扩建居住建筑、居住区、公共建筑、公共场所、交通运输设施、城乡道路等的大部分职责都属于住建部门。谈及如何贯彻落实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刘李峰表示将继续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加大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指导各地通过城市体检,精准查找出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方面的突出短板,加快解决弱项。二是完善配套政策法规。加紧修订完善配套部门规章并指导地方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的修订完善。三是抓好标准实施的监督。加紧制修订相关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的市政工程和房屋住宅标准规范,指导地方有力有序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四是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形成震慑作用。五是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同时总结推广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推动全社会参与无障碍建设的意识,形成良好氛围。

  刘李峰还特别提到了住房适老化改造问题。

  “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因受伤而生病,进而对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困扰。而老年人受伤最普遍的风险就是跌倒,70%至80%摔伤是在家里,比如洗澡时或者在厨房跌倒。这说明,住宅设计中的防摔设计还没有到位。住建部编制了城市居家适老化改造手册,加快改造对老年人健康容易引起风险的点。”刘李峰说,“这是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很重要的方面,这项以前关注不太多的工作已经变成现在的工作重点”。

  刘李峰同时透露,将全方位建设更加适应老年人需求的城市,把城市建设向所有群体特别是老年人群体倾斜。

  “在城市层面,继续和残联一起组织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县)的工作,让各地城市都更加关注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工作;在社区层面,继续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完整社区建设等工作,在建成的老的城区、社区利用存量资源整合盘活利用,建设一些老年人需要的休闲健身场所以及绿地公园等,方便老年人休闲。”刘李峰说。

  助力弥合残疾及老年人“数字鸿沟”

  应当看到,虽然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正在逐步健全,但仍面临执行情况不佳和实施力度较弱的问题。鉴于此,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专设“保障措施”和“监督管理”两章。

  在邵道新看来,这将有利于解决目前信息无障碍保障措施不充分、监督管理缺乏依据等问题,增强法律条款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法律法规是否得到有效实施,标准规范能否得到全面执行,将直接关系我国信息无障碍的发展质量和保障水平。”邵道新透露,下一步,工信部将细化新法的相关要求,厘清部门的监管责任,认真研究制定配套的相关政策文件,确保新法落地见效,稳步提升残疾人、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标准执行方面,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对“信息无障碍标准”相关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据悉,工信部将进一步推动将“通用设计理念”融入标准化工作的全过程,持续完善信息无障碍标准体系,推动一批亟需标准尽快出台,强化已有的标准落地实施,探索开展信息无障碍产品和服务认证,推动信息无障碍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服务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在网上购物、打车、看病。但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残疾人、老年人带来“不会用、不好用”的困难,出现了打车难、看病预约难、缴费难等问题。

  “工信部将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信息化和无障碍环境深度融合,助力弥合残疾人、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同时,加强政策支持引导,促进技术的开放共享,激发产业的发展动力。”邵道新表示,下一步,将深入一线开展专项调研,进一步摸清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生活背景的残疾人和老年人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指导相关单位采取有针对性的改造升级措施,广泛组织开展智能技术教学等公益活动,进一步降低残疾人、老年人便捷上网的门槛,实现数字普惠共享。

  采取更实措施培养无障碍人才

  目前我国无障碍学科专业发展刚起步,人才不足已成为制约无障碍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是当前面临的挑战。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第五十五条作出专门规定,明确国家建立无障碍环境建设相关领域人才培养机制。

  “随着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贯彻实施,对无障碍专业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维权部主任周建说,下一步,中国残联将推动教育、科技等相关部门采取更实的措施支持和鼓励无障碍人才培养。

  这些措施包括:鼓励专家学者编写无障碍相关领域的教材,推动完善无障碍领域的课程建设,在相关学科专业中增加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通识课程,培育学生的无障碍环境理念和意识;推动更多有条件的高校开设无障碍专业,成立更多无障碍研究机构,鼓励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理论研究、国际交流和实践活动;推动建筑、交通、计算机等领域的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以及其他培训的考试,适当增加无障碍环境建设内容,带动相关从业人员掌握无障碍环境专业知识。

  制图/李晓军  

【编辑:陈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