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字、谈茶、话敦煌 外籍人士畅谈东西方文明交流
本文摘要:中新社敦煌9月6日电 (记者 丁思)伊朗的茶叶与历史、莫高窟壁画《舍身饲虎图》、老子《道德经》、中国古诗词、汉字解读……6日在甘肃敦煌举行的第二届文明古国友好组织对话会上,来自印度、埃及、意大利、西班牙等20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等谈东西方文

  中新社敦煌9月6日电 (记者 丁思)伊朗的茶叶与历史、莫高窟壁画《舍身饲虎图》、老子《道德经》、中国古诗词、汉字解读……6日在甘肃敦煌举行的第二届文明古国友好组织对话会上,来自印度、埃及、意大利、西班牙等20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等谈东西方文明交流,共探开放合作新路径。

  一个小本子、一支笔,有“汉字叔叔”之称的美国学者理查德·西尔斯6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谈及敦煌文化,他首先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写下“敦煌”这两个汉字。他一边说文解字,一边给记者讲解此行他所希望探访的佛教文化。

  “每个汉字的背后都是有故事的,这些故事串起了中国历史。”理查德·西尔斯说,在全球化的当下,文化更不应该有“边界感”,汉字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今后他还将通过视频等新媒体的形式,让更多人通过汉字来了解真实的中国。

  丝绸之路以中国出产的丝绸贸易而闻名,但相比丝绸本身,瓷器与茶叶这两个后来居上的名牌更具有生命力,促进古代中国与世界文明交往交流。

  伊朗语言中心汉语专业创始人、“80后”汉学家巴阿明通过“茶叶”来讲述伊朗与中国文化交流的过往。他说,伊朗的茶,从字面、药材功效和种植加工上直接受中国影响,又完全被伊朗文化接纳,融入了伊朗人生活,变成了伊朗人“茶逢知己千杯少”的饮料。如今,日新月异的茶文化成为伊中文明互鉴的新途径。

  谈及当下东西方文明交流,克罗地亚前副总理司马安说,“没有哪一个国家是一座孤岛,我们需要在思想、人员及项目等多方面开展友好交流。像建立丝绸之路的先驱一样的那些人们,将产品、发明、工艺、传统以及生活方式传播到广阔的远方,将我们的世界连接起来。正如中国唐代诗人王勃所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司马安说,正如莫高窟中那幅标志性的壁画《舍身饲虎图》所体现的那样:自唐代以来一直被颂扬的利他之爱,至今仍是全人类珍视的财富。历史一再提醒我们,当合作的势头强劲时,解决方案就会出现。

  司马安建议,要善用科技力量,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流行病、战争、贫困和不平等等影响所有人的问题。我们共同应对这些挑战的核心,是对全球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不懈追求。这一追求与老子在《道德经》中的智慧不谋而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完)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