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云:带着200多个“慢天使”,找到命运的突破口
本文摘要:从呱呱坠地到学会走路、学会说话,需要花上多长时间?对他们来说,这个答案可能是三年,可能是五年,也可能是一生。 他们是一群患有脑瘫的残障儿童,是这个世界的“慢天使”。2013年,民进会员潘金云在安徽省安庆市,为这些“慢天使”打造了一个“沐阳之家”

  从呱呱坠地到学会走路、学会说话,需要花上多长时间?对他们来说,这个答案可能是三年,可能是五年,也可能是一生。

  他们是一群患有脑瘫的残障儿童,是这个世界的“慢天使”。2013年,民进会员潘金云在安徽省安庆市,为这些“慢天使”打造了一个“沐阳之家”,从此,她成了孩子们口中的“潘妈妈”。

  10年来,有77名孩子学会了行走,55名孩子开口说话,52名孩子进入普通学校就读,3名孩子在省残运会获得5块奖牌……“沐阳之家”给200多位残障儿童带来了新的希望。而今年,“潘妈妈”也成为民进中央首届“叶圣陶教师奖”获得者之一。

潘金云 受访者供图

  谈到创建“沐阳之家”的初衷,潘金云的回答很简单,“我想让所有残障儿童活得有尊严,沐浴在社会的阳光下成长”,这里不仅是一家针对脑瘫儿童的民办公益慈善康复机构,还是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收下这些脑瘫孩子,潘金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他们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有些孩子肢体功能比较好,有些孩子智力比较好,我们需要通过科学评估,给孩子制定不同的‘康教方案’”。

  她一直主张“康教结合”。在家长和志愿者的帮助下,孩子们会在五楼的康复训练室,利用楼梯、泡沫垫等简单的设备,反复做着上楼梯、走路、穿珠子等,对他们来说并不简单的训练。

  楼下是上课的教室,“沐阳之家”采取差异化教学方式,给孩子编写了特殊儿童教育教材,文学鉴赏、音乐美术等都是他们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对于智力好、动手能力也好的孩子,潘金云会根据普通学校的教学大纲,让他们学习语文、数学、科学等知识。

  上课并不只是为了学习知识,许多孩子刚来时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为了带他们感受生命的价值,“沐阳之家”开设了生命疗愈课程,她说,“把孩子当成平等的普通人来对待,慢慢他们能感受到我们的真心,就会愿意让我们分担他们精神上的压力。”

  潘金云说的“他们”不单指孩子,还有家长。

  每个月,“沐阳之家”都会开一次家长培训课,这是家长互相交流的平台,她深知,“沐阳有90%的孩子出生在贫困家庭,公益助残太重要了”。

  为此,潘金云设立“困境特殊儿童康复教育”项目,为困境残障儿童提供免费康复、免费教育、免费吃饭的机会,同时还为他们免费提供国家康复项目中,康复训练以外的康复费用。

  在政府补贴、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十年来,“沐阳的孩子不仅没有出过一分钱”,潘金云说,“我想成为这些孩子、这些家庭的依靠”。

  潘金云是个“贪心”的人,她希望孩子们不但可以恢复到生活自理的程度,还可以回归社会。她介绍,“3岁以下的孩子来到沐阳,大部分都回归了社会,如果孩子10岁了才来,想融入社会就更难”。

  “沐阳之家”有不少无法回归社会的残障孩子,她为这些孩子创办了“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提供就业辅导,以及计算机、洗衣洗鞋等个性化的就业培训;还创办了一个公益性社会企业,让15位残障青年在叠衣服、晾衣服,打扫卫生这样的岗位上,实现了就业,而这家公司的全部盈利也都给了孩子,用作教育补贴。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潘金云的女儿也是一位“慢天使”,从女儿出生的第三天,她便踏上了为孩子治疗脑瘫的漫漫征程。她曾在日记中写道,“我像一只困兽,左冲右突,寻找命运的突破口”。

  如今十余年过去,潘金云现在正带着越来越多的孩子,一起打破命运的束缚。她表示,“在即将召开的中国残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我将带着对特殊教育、融合教育的发展建议,继续为孩子们发声”。(完)

  (《中国新闻》报记者 李腾飞 作者 刘益伶)

【编辑:姜雨薇】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