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教育业者共话高校治理之道:融通东西 拥抱时代
本文摘要:中新社山东曲阜9月26日电 (记者 徐文欣)9月26日下午,尼山中外大学论坛在山东曲阜举办,论坛主题为“大学的责任使命与全人类共同价值”,海内外教育业者共话中外高校治理之道。 “2500多年前,孔子在曲阜施教办学,开创中国平民教育之先,孟母三迁、断杼教子

  中新社山东曲阜9月26日电 (记者 徐文欣)9月26日下午,尼山中外大学论坛在山东曲阜举办,论坛主题为“大学的责任使命与全人类共同价值”,海内外教育业者共话中外高校治理之道。

  “2500多年前,孔子在曲阜施教办学,开创中国平民教育之先,孟母三迁、断杼教子的故事在这里书写。自此,重视教育、尊重人才成为山东数千年来的优良传统。”山东省副省长邓云锋表示,全球高等教育规模加速扩张,世界高等教育格局发生深刻变化,高等教育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愈发重要,重塑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新路径正成为国际共识。

  “孔子主张因材施教;道家哲人认为若以单一标准来塑造万物,则会忽略物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并抑制其自主创造的空间。这种思考对高等教育同样有意义。”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认为,不同文化的融合,不同学科的交叉是新学科、新知识产生的重要源泉。

  “当下专业的划分越来越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但从另一方面看,局限在本专业之中,更容易失去对更大知识领域的好奇、对整体世界的感受和认知。”王博表示,对世界教育业者来说,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外,任天下英才而成长的制度也十分重要。

  “拉曼大学校园里有一组独特的雕像,孔子和爱因斯坦分别用围棋和国际象棋对弈,雕像激励着学生敞开胸怀,吸取东西方智慧。”马来西亚拉曼大学校长尤芳达表示,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索,并应对未知生活中的挑战,这需要终身学习的能力,也需要东西文化的底蕴。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教授约翰·彼得·普朗克称,从水供应,到食物供应,再到能源供应,当今世界面临很多风险和挑战,大学应该培养年轻一代从全球视角出发,考虑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解决人类共同奉献,让人们拥有更好生活,让世界更加美好。

  在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汪明看来,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已成为未来教育变革的重要趋势。智能时代的课程将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碎片化走向网络状结构化,从分科课程走向融合式情景化。

  汪明表示,数字化时代,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变得愈发重要;准确的信息分辨能力,包括信息筛选、判断、检验的能力变得愈发重要;高效的智能工具操作能力,与智能技术共同解决问题并进行决策,实现人机协同变得愈发重要。

  “教育不仅是传播,更是传承。”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牛文利说,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明共同汇聚成灿烂的人类文明史,高校应教育学生以世界胸怀,了解不同文明,在此基础上融入时代精神,进行创新,成为新文明的书写者。(完)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