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如何保丰产? 农工党用科技“搭台” 为水安全发声
本文摘要:“我们不仅要藏粮于技,也要藏粮于水、藏水于技。”“比咸菜还咸的盐碱地,如何变身沃野良田?”“灌溉一杆通,直接上云,数字孪生技术可以赋能农业灌溉。”……9月26日,一场关于“一滴水”的深度探讨于渤海之滨天津开启,如何破解农业生产的“水瓶颈”成为

  “我们不仅要藏粮于技,也要藏粮于水、藏水于技。”“比咸菜还咸的盐碱地,如何变身沃野良田?”“灌溉一杆通,直接上云,数字孪生技术可以赋能农业灌溉。”……9月26日,一场关于“一滴水”的深度探讨于渤海之滨天津开启,如何破解农业生产的“水瓶颈”成为热议的话题之一。

  在这场由农工党中央参与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节水论坛上,百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水利和农业领域专家齐聚会场,围绕“节水与高质量发展”主题,展开交流讨论。

  “农业不仅要节水,更要高效用水。”在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康绍忠指出,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是未来必然的选择。

  缺水,一度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100立方米,仅占世界人均水平的28%,一个人口密集、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亟须节水“解渴”。

  作为以医药卫生、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主要界别特色的参政党,农工党多年来持续关注水安全,从中央到地方都开展了一系列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为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提供了有力参考。受中共中央委托,农工党中央2015年将年度大调研课题确定为“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利用”,再次为水安全“发声”。

  近年来,为了用“双碳”理念推动全社会开展节水行动,农工党中央已连续主办两届节水论坛,今年再次于天津重回大众视野,为进一步推动节水与高质量发展的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加强科技支撑搭建了有效的平台。

  “‘集水’和‘节水’是解决天津农业水资源平衡问题的主要渠道。”在“节水与乡村振兴”分论坛,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特聘首席、研究员高贤彪率先发言。

  天津市的盐渍化土地占总面积的2/3,浅层地下水分布为咸水,水资源欠缺同样是制约天津农业发展的瓶颈。

  耕地是盐碱地,又缺水,粮食种植如何实现?“首先解决有水的问题,再考虑节水的问题,而雨水就是天津最具潜力的水资源。”两年前,高贤彪及其团队首次提出“集雨水塘”和“集雨水渠”方案,高贤彪向记者介绍,在水资源紧缺、地下水超采严重、设施农业耗水量大利用率低的情况下,利用废弃水塘收集的雨水,可有效补充水源替代地下水,用于农业灌溉。

  在信息化时代,除了向天要水,还能向数字要水。

  “数字孪生和过往的信息化不同,曾经是一个灌区配置一套信息服务器,现在的‘灌溉一杆通’,直接‘上云’,使用时直接通过云端下载,不需要服务器。”在论坛上,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杜太生介绍解决高效节水问题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博士、北京慧图科技总工程师唐宗仁表示,“用科技手段改进节水的管理模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希望未来类似的论坛可以越来越多,与各细分领域专家学者互相交流的同时,也能找到更适合我国国情的智慧水利新模式。(完)(《中国新闻》报作者 罗鲁峤)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