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暌违3年,火龙终又在香港大坑起舞
本文摘要:中新社香港9月28日电 题:暌违3年,火龙终又在香港大坑起舞 中新社记者 刘大炜 9月28日适逢农历八月十四。在香港铜锣湾大坑,一条由珍珠草扎成的龙正“伏卧”在此,静待月圆之夜。插上燃烧的长寿线香,草龙摇身变成火龙,在街头上下翻飞。这便是香港中秋传统

  中新社香港9月28日电 题:暌违3年,火龙终又在香港大坑起舞

  中新社记者 刘大炜

  9月28日适逢农历八月十四。在香港铜锣湾大坑,一条由珍珠草扎成的龙正“伏卧”在此,静待月圆之夜。插上燃烧的长寿线香,草龙摇身变成火龙,在街头上下翻飞。这便是香港中秋传统习俗之一的舞火龙。

  大坑舞火龙迄今已有140多年历史。这最初是大坑村村民为了驱除瘟疫而在中秋节期间举办的祈福仪式,后来逐渐演变成香港的节庆盛事。2011年,大坑舞火龙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受疫情影响,大坑舞火龙停办3年。而今,随着疫情散去,这场由大坑坊众福利会举办、香港旅游发展局提供支持的活动终又在中秋节前夕再度与市民见面,并连续举办3日。

  当天的舞火龙活动主要沿大坑浣纱街顺时针进行。记者约19时赶往现场时,街道两边早已聚满了前来观赏的市民。而在等候火龙起舞的间隙,记者见到此次活动的总指挥、大坑舞火龙非遗传承人张国豪。

  “这次有超过300个坊众参加活动。”张国豪指着一眼望不到头的火龙龙身对记者介绍,当天的龙身长约67米,全身30多节,加上约48公斤重的龙头,整条火龙重量超过100公斤。

  经过开光、挂红等仪式,20时许,坊众们将数万枝点燃的长寿香细密均匀地插满龙身。“这条‘大火龙’身上大约插了1.2万枝长寿香,其间还会更换一次,每次维持45分钟,以求香火不断之意。”张国豪说。

  20时15分左右,“起龙仪式”开始。随着一声哨响,龙头一跃而起,为舞火龙活动拉开序幕。

  只见最前面有两个健儿各举着一颗火龙珠,引领后面的龙头,快速旋转的龙珠走五步退四步,左右翻飞,后面的龙头步伐紧跟,待整条火龙盘旋进场后,才看到火龙的尾巴,由一个壮年奋力挥动着,点点火星洒在夜空中。火龙时而调皮地“晃晃脑袋”,时而“扑”向龙珠做戏珠状。随着健儿们步伐的摆动,如龙游曲沼,栩栩如生。

  为使舞火龙的习俗延续传承,今年活动期间,坊众们还组建了一支由青少年组成的LED灯“小火龙”队。大小火龙“双龙出海”,一旁的锣鼓声、欢呼声此起彼伏,把节日的气氛推向高潮。围观市民和游客纷纷掏出手机、相机,记录下这一时刻。

  内地游客刘小姐当天下午刚抵达香港,从社交媒体得知有舞火龙的活动特意赶来。“这是我第一次感受香港的中秋习俗,印象最深的是现场有许多香港市民追逐火龙,充满欢乐气氛。让我体验到别样的中秋氛围。”

  22时许,第一天的舞火龙活动结束。健儿们将火龙身上的长寿香分发给围观市民,一并送上节日祝愿。

  火龙飞起,疫情退散。当火龙再度飞舞在香港的夜空,不仅代表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也代表了香港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舞火龙活动来源于香港驱除瘟疫的习俗。如今复办活动,也是希望疫情消散后香港会越来越好。”张国豪说。(完)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