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家
要让蟹卡诈骗不再横行下去,最根本的还是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
秋风起,蟹脚痒,诈骗出新招。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报道,10月7日,演员孙艺洲微博发文称收到一张蟹卡的快递,最后发现疑似诈骗。随后,上海市公安局发布微博称,这是一种新型骗局:不法分子大范围投递大闸蟹兑换卡、湿巾、手机支架等,以领奖为由,引导受害人扫码进群后实施刷单诈骗。
中秋、国庆“双节”刚过,亲友间的礼尚往来本就比较频繁,看到包装精美的蟹卡,人们很容易降低警惕心,误以为这又是来自远方友人的一份心意。
对不法分子来说,这简直是一本万利的诈骗“生意”。相较于此前的手机支架、筷子等物品,蟹卡的印制成本更低,吸引力和迷惑性却大大提高。
上海市公安局指出,此种骗局下,诈骗者会要求市民下载App开始刷单任务,前期以小额返利获取受害人信任,后期要求受害人大额充值后,不予返还本金和返利,最终完成诈骗。
当这类蟹卡被批量寄往全国各地后,必然会有人掉入骗局,成为“杀猪盘”的目标,造成个人财产的损失。特别是对一些中老年人来说,他们对智能手机的使用可能并不熟练,一旦听信了所谓的“提蟹”说法,便很容易上了诈骗者的套。
针对此类新型骗局,做好防骗宣传,提醒消费者不要轻信“天上掉蟹”、增强警惕当然十分必要。比如,及时查看相关快递的物流信息,避免扫描不明包裹内的二维码卡片等。
不过,要让蟹卡诈骗不再“横行”下去,最根本的还是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做好规范管理。
梳理蟹卡骗局的套路,不难发现两个鲜明特点:一是操作手段大批量、广撒网,二是很多都依托于网络平台和社群运营。
对于前者,人们不禁要追问一句:不法分子是如何获得海量的用户姓名、电话、地址等信息的?这背后是否存在打包售卖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勾当?在相关调查中一查到底,揪出并严惩泄露、贩卖用户隐私的灰色产业链,显然极为必要。
另外,既然诈骗蟹卡是被批量寄出的,就意味着不法分子的行踪无法做到完全“无痕”。对此,公安部门不妨同快递公司加强合作,针对刷单件内容物轻薄、大批量寄出等特点,及时发现可疑行踪,对诈骗窝点该查封就查封,该处理就处理。
还要看到,看似诱人的蟹卡终究只是一个引子,诈骗分子要“割韭菜”,必然会引导受害者扫码、进群、下载App等。
这其中,网络平台落实好监管责任,通过技术甄别、畅通举报渠道、做好风险提示等手段,及时发现并屏蔽可疑诈骗网站、规范社群运营,尽量为用户创造安全可靠的使用场景,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骗子得逞。
总之,诈骗蟹卡这种新型骗局“横行”的乱象,不仅会给消费者带来烦扰,还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该被好好整治一番了。
□任冠青(媒体人)
【编辑:宋宇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