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中国低空经济蓄势起飞
本文摘要:中国航展上,各种低空飞行器大放异彩,中国低空经济蓄势待发。中国有关专家提出,低空经济有了装备,要起飞还要建立相应的使用标准、规范和要求。

  中新社珠海11月15日电 (记者 阮煜琳)被誉为“无人航空母机”的“九天”重型无人机首次亮相,AR-E3000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可实现有人无人驾驶自由切换......中国航展上,各种低空飞行器大放异彩,中国低空经济蓄势待发。中国有关专家提出,低空经济有了装备,要起飞还要建立相应的使用标准、规范和要求。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开幕前,中国电商平台淘宝上,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特飞所研发的载人飞艇“祥云”AS700以2499万元(人民币,下同)的标价开卖。2023年12月,“祥云”AS700载人飞艇成功取得由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在航展期间表示,截至目前,“祥云”AS700载人飞艇累计订单达187架,这些载人飞艇将服务于“各地低空经济与旅游业发展”。

  本次航展上,更多的低空飞行器,在等待试飞、验证和型号合格证的取证。四川沃飞长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兼首席科学家郭亮认为,当前城市低空领域是一片尚未开采的富矿,而eVTOL能够满足短距离出行的多个场景需求。当前中国的eVTOL产业已初具雏形,当第一代主机厂完成适航审定后,五年内将进入成熟期。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国市场无人机累计飞行小时达到2067万小时,全行业注册无人机共计95.8万架。《2024低空经济场景白皮书》显示,在无人机领域,应用场景爆炸式创新。2023年底,国内注册无人机126.7万架。2023年,中国无人机产业规模达到1174.3亿元,同比增长32%,稳居全球榜首。预计2025年,将突破2000亿元。

  “2024年被称为中国低空经济商业化发展的元年”,航空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邓景辉对中新社记者说,全国多地争相打造低空之城,社会资本密集涌入,作为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同时,低空经济也面临一些挑战。”邓景辉坦言,首先,要建立相应的使用标准、规范和要求。“有了装备,实际上是飞不了的,必须还要有相应的‘规矩’,就像汽车地面行驶需要交通规则,天上也是一样,天上的航迹、航路要有规划。在城市中有几万架飞机如何飞来飞去,必须要有相应的规范来约束以保证安全。”

  其次,在技术方面,需要关注eVTOL的高安全飞行和续航时间。邓景辉认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吨位平台的混电飞行器或将成为主流的发展趋势。

  关于新构型飞行器的安全运营,“后续发展总体思路应按照先无人后有人,先边远地区后城市发达地区的思路,先用于物流运输、应急救援,然后再向载人交通拓展,从安全的角度可以进一步降低风险”,邓景辉说。

  “场景应用方面,目前低空飞行器自身场景需求挖掘的还不太够。”邓景辉说,“eVTOL产品在城市中、在海岛上,在人迹罕至的高原怎么用?要加快典型应用场景分析和示范应用,实现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商业化成功。”

  邓景辉提出,低空经济作为一个新赛道,目前的直升机,新构型的全电、混电垂直起降飞行器,将共同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低空经济创新联合体日前宣布成立,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牵头,联合中国航发、中国星网等央企,共同组建低空经济科技创新“国家队”。该集团表示,希望联合体各单位深化多方合作,带动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低空经济装备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