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新闻网北京12月5日电(记者 高凯)马来西亚华人作家黎紫书新作《余生》新书分享会日前在北京举办。学者、评论家张莉,作家文珍,媒体人傅适野,当日与黎紫书围绕《余生》进行文学对话,深入探讨了微型小说创作与其中蕴含的诗意和魅力。
《余生》。主办方供图黎紫书,1971年生于马来西亚。自1995年以来,作品多次获得花踪文学奖、北京大学王默人-周安仪世界华文文学奖等。
《余生》是黎紫书的微型小说精选集,收录了她的71篇微型小说,每篇均在千字左右,这些作品取材丰富,有庸常琐事,有饮食男女,有科幻寓言,有异化畸态,也有片刻角落里一体两面的怅然和温存。每一篇微型小说如同在纷杂人潮中截取一瞬的人生片段,以敏感洞明的视角窥探大千世界的背面,呈现出具体而沉默的人们隐秘汹涌的内心。
“微型小说是作家用小说形式写的诗,这个小东西讲究凝练,到极致时是小说和诗融入彼此后烧出来的结晶”,黎紫书当日表示,微型小说要求作家在有限的字数内,精准地捕捉生活中的瞬间,并将其转化为具有深度和力量的文字。“写微型小说的时候,你要懂得舍弃、懂得谦卑。在微型小说面前,你是要成全小说,而不是要成全自己”。
张莉指出,黎紫书捕捉到的生活中的倏忽一瞬是该作品里面特别有意思的部分,“她写的是内心的波澜,而这种波澜是各种生活理念或者时代观念的冲突”。其中,张莉特别提到了《窗帘》和《春满乾坤》两篇,认为黎紫书在其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生活中的微妙情感与观念冲突,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文珍则从黎紫书创作过程中不断“做减法”的细节切入,认为《余生》里的每一个故事都有一种回味悠长的余味,而这也正是黎紫书的微型小说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其实一般我们看到的微型小说会在很短的篇幅中增加一个戏剧性的冲突,但是紫书老师这些小说常常是戛然而止,它是去戏剧化的,有一种余味,这个余味是我们平时看到的那种戏剧化冲突是不一样的”。
黎紫书也表示,在她心里有一套独属于微型小说的审美标准。“我们要相信在我们的人生中,必然有一些珍贵的东西只适合放在小小的盒子里头。比如一个钻戒,你不可能放到一个大箱子里头,钻戒的效果不会出来。但是当它放在一个小小的精致的盒子里面,你打开那个盒子,看到钻戒就是整个世界”。黎紫书强调,她在写作微型小说的过程中从不追求故事的完整性,小说是大于故事的。“有时候故事没有写完,它是小说;故事讲完了,它就只是一个故事”。
傅适野表示,在黎紫书的笔下,很多日常中再熟悉不过的场景和器物,经过文学化的处理之后变成一种陌生之物,其实就是把熟悉重新变成陌生的一种感受。但是在陌生化的过程中,却能让曾经不可见的东西变得可见。她认为,书写日常的目光和触觉能代表写作者的立场和态度。
活动最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表示,微型小说不会因为体量小而影响其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分量,它一样会做到尺幅之中见山水。他认为,《余生》是打开黎紫书小说世界的一把绝妙的钥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