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新闻网曲靖12月14日电 (陆希成)14日,第九届黑颈鹤网络年会暨候鸟迁飞通道保护研讨会在云南省曲靖市举行,来自国内外9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交流黑颈鹤迁徙保护网络建设经验,探讨候鸟迁移与生态保护策略与路径。
图为研讨会现场。 陆希成 摄在中国分布的9种鹤中,黑颈鹤是唯一终生生活在高原地区的鹤种,其中青藏高原是黑颈鹤的主要繁殖地,云贵高原则是它们的主要越冬地。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鹤类联合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主任钱法文表示,近年来,中国鹤类动物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数据显示,黑颈鹤数量正稳步上升,保护等级从“濒危”降至“易危”,成为中国保护最成功的物种之一。
在甘肃,每年有上千对黑颈鹤在此繁殖。兰州大学教授张立勋表示,黑颈鹤对生存环境要求极其苛刻,需要在开阔、安静、水草丰美的地带进行繁衍。“减少人类干扰,改善湿地生态,是保障黑颈鹤繁殖的重要措施。”
海拔约2500米的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不仅居住着数万居民,也是黑颈鹤的重要越冬场。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局长肖良开表示,黑颈鹤喜食马铃薯、燕麦等农作物,此前,人鹤争食情况频发。近年来,该保护区通过湿地修复、食源地建设等方式,不仅为黑颈鹤提供更适宜的栖息环境,还有效缓解了“人鹤争食”矛盾。数据显示,到此越冬的黑颈鹤数量已由2018年的860余羽增至2023年的1389余羽。
为推动黑颈鹤迁徙保护网络的进一步完善,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和加强跨境合作至关重要。
“黑颈鹤迁徙范围跨越中国、印度、不丹等多个国家,单一国家的保护努力远远不够。”不丹皇家自然环境保护协会项目主管Jigme表示,不丹是除中国之外的最大黑颈鹤越冬地,基于两国在物种保护方面的共同目标,未来希望双方在科研、监测和栖息地保护等领域加强合作,建立范围更广阔的黑颈鹤迁移保护网络。
国际鹤类基金会高级顾问李凤山表示,黑颈鹤的繁殖地与越冬地分隔较远,种群的保护需要不同省份和保护区之间加强协作与信息共享。他建议通过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保护效率。
据了解,此次研讨会由国际鹤类基金会(美国)北京代表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共同主办。除专题报告会外,与会专家学者还将前往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地考察学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