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出海”,中国数字教育成果何以“远航”?
本文摘要:中新社北京12月15日电 (记者 曾玥)“近年来,慕课在全球范围内显著扩大了高等教育的可及性。”当地时间12月12日至13日,2024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在英国伦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斯特凡尼娅·詹尼尼在大会期间通过视频致辞如是表示。 慕课

  中新社北京12月15日电 (记者 曾玥)“近年来,慕课在全球范围内显著扩大了高等教育的可及性。”当地时间12月12日至13日,2024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在英国伦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斯特凡尼娅·詹尼尼在大会期间通过视频致辞如是表示。

  慕课,是数字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产生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其以优质课程资源在线共享的方式打破时空限制,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引擎。

  自2013年起步以来,中国慕课经过10余年探索与实践,建设数量和应用规模均居世界第一。近年来,中国慕课“扬帆出海”,一根网线“牵起”更大朋友圈。

  2020年,中国牵头成立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构建高等在线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机制,成员包括来自6大洲16个国家的23个高校和在线教育机构。

  依托联盟,中国慕课开设了380门次全球融合式课程,与海内外知名高校和在线教育机构合作搭建课程引进与输出的双向沟通渠道,推动23个国家的多所著名高校实现学分互认。联盟还推出“摆脱贫困的中国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球发展倡议的中国视角”等多门全球公开课,课程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方式,吸引全球超3000万人次参与。

  此外,中国致力于为国际学习者提供便捷、高效的智慧教育平台和优质、系统的配套教学服务。截至目前,中国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共上线优质在线课程3.1万门,超过9300万人次访问,用户范围覆盖海内外183个国家和地区;“爱课程”和“学堂在线”两个中国高校在线教学国际平台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教育联盟,向全球学习者开放1000余门、14个语种的在线课程,累计学习人次达67万。

  中外师生“云端”相聚,既让知识传播“跨山越海”,也使文化交流“双向奔赴”。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唐晓阳曾以“全球化中的伦理问题”为题开设全球融合式课程。他认为,这种创新形式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促使他们在交流中迸发新知。而在俄罗斯籍学生瓦伦蒂娜·巴切洛娃眼中,参加全球公开课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体验,从中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

  “通过‘慕课出海’,我们国际合作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分享中国经验、贡献中国标准,持续引领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中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周天华说。

  如其所言,在线课程的“小屏幕”正在拼出国际教育合作的“大版图”。

  例如,西南交通大学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开展课程、教材建设,培养了来自80余个国家的5000多名轨道交通人才,辐射海内外200余所高校、10万多名线上学习者;又如,南方科技大学帮助柬埔寨、肯尼亚等13个亚非国家建设智慧教室,助力他国在线教育发展。

  今年以来,中国在数字教育国际合作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果:发起成立世界数字教育联盟,得到各方积极响应;推出中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国际版,为全球学习者提供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的学习支撑;与泰国国家慕课平台、印尼国家数字教育平台签署合作协议,助推100门慕课“出海”至泰国、450门慕课“出海”至印尼;在2024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发布《无限的可能——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2024)》《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指数(2024)》,为世界各国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中国通过“慕课出海”向世界分享数字教育成果,助推高等教育在推进教育公平、促进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以务实举措进一步加强数字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对话合作,不断为世界高等教育应对数字时代教育变革作出贡献。

  从资源出海、活动出海,到服务出海、标准出海,中国“慕课出海”正从“1.0”迈向“2.0”,以开放姿态走向世界舞台。(完)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