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摘要】
·目前成绩的取得,也再次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强大韧性。
·科技创新要跟产业创新融合,要以良好的生态来支撑科技创新、产业创新。
·守正创新、先立后破,在新旧动能转换上,就是要防止新的还没有撑起来,把旧的先给抛弃掉。
山东推进计量数智化应用建设智慧绿色港口、浙江杭州实现多条无人机低空航线常态化运营、重庆积极布局智能工厂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年末将至,回首今年,全国多地立足特色优势,谋划和布局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时指出今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即将顺利完成。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室主任、研究员李清彬做客《中国经济微观察·专家谈》时表示,今年经济能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要领会这种不易,必须明白是在何种条件下实现的。一句话概括,就是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在这样的环境下,经济成绩单不仅展示了5%左右的增长速度,还包括了经济结构的持续改善和经济质量的显著提升。这些成就再次向全球证明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其强大的韧性。
今年以来,在宏观政策的积极影响下,中国经济正向“新”而行、以“质”图强。
这一点从多项宏观指标的亮眼表现可见一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至11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增速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8.8%,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长……
推动经济持续向好,新的一年将继续向“新”要动力。
面向202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李清彬认为,这一部署释放了三个方面的鲜明信号:一是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二是科技创新要跟产业创新融合;三是要以良好的生态来支撑科技创新、产业创新。
关于明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能,李清彬表示,需求端在内需,供给端是新质生产力。
内外需比较,外需受到国际上很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所以明年要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具体工作抓手包括在前期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基础上,加力推进“两重”“两新”工作,就是要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让内需成为经济的主拉动力、“压舱石”。
供给端,还是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就是创新,无论是传统产业、新兴产业还是未来产业,都要通过持续的创新让自身成为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从零开始的,已经取得不少成绩,要继续向前,逐步破旧立新,持续支撑高质量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
李清彬分析称,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状态,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和服务,但是“内卷式”竞争实现不了这样的效果。比如,地方政府“内卷式”招商,比赛优惠政策,想要成为税收洼地、政策高地来吸引外来投资,不仅导致财政上背负很大负担,也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再比如,个别新兴行业这几年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竞相扩产压价导致利润很薄、生存很难。
“会议指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很有针对性。”李清彬说。
在李清彬看来,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就是要按照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不搞地方保护主义,不搞自我小循环。对部分行业来讲,就是要完善技术、环保、安全、能耗等标准,推动行业自律,促进行业良性竞争,引导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合理规划产能扩张,避免一哄而上、泡沫化。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