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纪中版《笑傲江湖》宁可损失100万,男主角也要换成李亚鹏
本文摘要:2000年,接连拍了几部名著之后,张纪中把目光转向了武侠片,拍武侠自然首选金庸,就看中了金庸的《笑傲江湖》,当张纪中带着这个意思找到金庸时,金庸老先生看过张纪中执导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他十分认可张纪中的实力,就答应了张纪中的要求,不仅

    2000年,接连拍了几部名著之后,张纪中把目光转向了武侠片,拍武侠自然首选金庸,就看中了金庸的《笑傲江湖》,当张纪中带着这个意思找到金庸时,金庸老先生看过张纪中执导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他十分认可张纪中的实力,就答应了张纪中的要求,不仅如此还没有收版权费,自愿成为了《笑傲江湖》的编剧,只是象征性的收了张纪中的1块钱,可金庸有一个要求,他对张纪中说,钱不钱的是小事,但是我希望你可以把《笑傲江湖》拍成像《三国演义》那样的经典之作,如果有那样的水平,我就非常开心了。
     

    得到金庸的认可后,张纪中马上就飞了回来,组织人马拍戏,没多久就搞定了剧组,主演分别是邵兵,许晴。在开拍的前夕,张纪中还经常带着邵兵和许晴在公共场合进行媒体宣传,可以说是渲染的轰轰烈烈,人尽皆知,当然这样的一个完美剧组,拍出来的金庸武侠剧也就非常令人期待了。

    可就是在开拍的十几天前,张纪中和当红小生邵兵,这两个剧组最重要的人物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据说,是张纪中觉得马上要开拍了,时间也差不多了,因为金庸老先生的要求比较高,张纪中就想让剧组里的重要角色提前进组熟悉环境,去适应角色,结果全组该来到都来了,就差第一个收到通知的主角邵兵还在广州磨磨蹭蹭,没有来剧组报道。张纪中带着助理就亲自去请邵兵,在张纪中的坚持下,邵兵这才提前进了剧组。

    


    可是一进剧组,邵兵的角色似乎还没有转换过来,就跟在家保姆伺候的一样,吆五喝六的,光邵兵一个人身边就安排了将近百号人照顾邵兵的方方面面,不仅如此,别说背台词,对台词了,邵兵连台词都没怎么看,都是叫助理给他念的。这一下子就彻底惹恼了张纪中,本来第一次拍武侠压力就大,而且他还有一个想要拍完金庸武侠世界的宏伟目标,所以第一次肯定不能失手,叫主要演员提前进组也就是这个原因,可是邵兵作为饰演令狐冲的男主角还居然这样,这还怎么拍?张纪中当机立断,马上换掉了邵兵,重新选择了李亚鹏作为主角。

    但是在对外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张纪中还算比较客气,没有指名道姓,只是说:有一些人以为自己是个腕儿,耍大牌,可能就不太适合我们剧组,我看到恨不得拿抽他个大嘴巴,所以我们就换个人,大不了损失100w的违约金,叫他走人。
    

    可大家又不傻,这么一说谁都知道这个大牌就是邵兵,因为邵兵刚刚获得了华表奖的最佳男主角,而且整个剧组就他被张纪中用李亚鹏换掉了。于是,媒体就去采访邵兵,邵兵可能人就是比较高傲冷淡,也许是有苦难言不善言辞,他他就简简单单的说了一句话:我不想多说,张纪中的人品圈内人都知道,他就是这种人。

    但是最终强龙难压地头蛇,本来就是张纪中的主场,更何况邵兵又不愿意解释,也拿不出过硬的证据,所以一时间邵兵的形象在大家的心目中是直线下降的,直接从巅峰跌了下来,并且从此之后似乎再也没有人找他演过主角,连戏都没有人找他拍了,不得已,2003年,邵兵就宣布息影退圈。

    说来也怪,之前是骂邵兵耍大牌,可是当邵兵退圈后,大家就又骂起张纪中来,说他就是为了炒作,吸引眼球,制造话题,所以才故意在《笑傲江湖》开拍的前夕换掉邵兵。
    

    后来张纪中参加《金星秀》的时候,金星又问到了当年的这个事情,张纪中依然是怒气冲冲:演员嘛,你要明白自己是来干什么的,如果说全剧组的人,几百个人都在为你服务,你还在耍大牌,你说我请你这个演员来干什么呢?演员工资又高的要命。

    接着张纪中又说:“然后动不动就发脾气,就不拍了,我们作为一个演员,你的职业道德在哪里?你不能说你拿了钱了,你还要这样的来折腾剧组,所以我觉得我是真的不能允许这样。所以当这个演员不能够尊重所有的创作人员。你不能说我是主演,我就不尊重人,我就这样,我想怎么样怎么样,对不对?那我真的是恨不得大耳瓜子扇他。”金星点点头:“就开了他呀。”
    

    张纪中接着说:对啊,那我跟你讲一次再讲一次,我再讲一次,第三次你回家吧。我真是,我是无比的愤怒的情况下,我说谁愿意换?没有人愿意换,一换他意味着你要损失掉一百万人民币,可是你算一算,如果你不换他,这六个月所有的人要忍受着这样的状态。所以思索再三,就是请他回家,而且一请他回家,所有人都是一个震动。他还是男一号啊,一号你给我走人。但是你当断则断,所以我觉得这个东西就是其实就是要下决心。”

    金星插了一句:“把那个人换掉以后就换成他了?”

    张纪中点点头:“把那个人换掉以后就换成他了,但当时其实我在想,你换这个人来还不一定比他强,但是你这个险是值得一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