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来,她没有指责过那些对自己网络暴力的网民。
可那些网民,却对她依旧是步步紧逼。
即便她去世了,恶言恶语丝毫并未停歇。
郑灵华直到死去都不知道,那些人为什么会莫名其妙地攻击她和她的家人。
03
随着网络信息越来越发达,网络暴力离我们每个人也越来越近,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被网暴选中的人”。
但令人意外的是,根据结果调查显示,网暴的受害者为女性居多。
以格鲁吉亚的网络暴力数据为例,议会收集到了22%的女议员的网络资料,发现其中40%都是网友仇恨言论和侮辱性评论的目标,也就是说实际的情况更加严重。记录显示,女记者被网暴的频率也高于男性同行。
调查中,全球范围内38%女性直接经历过网络虐待,50%的女孩表示她们受到的网暴比现实生活中的骚扰更多。而受到伤害的重灾区就是18-24岁的大学阶段的女性。
Plan International的报告显示,网暴者经常通过辱骂、讽刺、人肉女性,以降低她们的自信和自尊心,让女性更不敢在互联网上发声。
那么为何女性会率先成为网暴的目标,而且网暴“成功”的几率能够那么高?
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词汇——荡妇羞辱。
自古以来,“荡妇羞辱”是毁掉一个女人最有力的武器,因为它袭自古老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文化基因。
自从宋明理学兴盛后,整个社会对女性的贞洁要求十分之高,高到近乎病态,即便后来建国后,这些理应被抛弃的糟粕仍旧存在于每一个人的思想中和行为上。
尤其对于一个漂亮的女生而言,人们似乎天生便带有强烈的敌意。他们会将女生的穿衣打扮、行为表现、发型表情,分成一个个零件,用有色眼镜放大窥伺并找准机会进行攻击。
著名电影《美丽的西西里》里,主人公玛莲娜因为有着姣好的容貌和身材,被整个小镇村民贴上了“荡妇”的标签,那些窥伺她美貌,想意图不轨的男人、那些嫉妒到快要发疯的女人们。
在电影中,有那么一句经典台词:“美丽是原罪。”
而这一句话,完全可以套用进任何一个被“荡妇羞辱”的女生当中去。
比如像郑灵华,亦比如2022年的牛津女孩朱雯琪。
当时,28岁的她以全年级第一的成绩考上了牛津大学,拿到了两个全额奖学金。
这对于她自己而言,这该是多么值得骄傲和记录的事情。
于是,她兴奋地在网上发了视频。
可没想到,她却被疯狂地网暴。
一些人说,她是网红摆拍,博流量。
一些人说,长得就不像搞学术的高材生,头发染得奇奇怪怪的。
还有一些人,觉得女生不可能会拿到数学系第一。
在这些如潮水般的恶评中,我们看到了严重的歧视、固化的标签以及“荡妇羞辱”。
因为漂亮,人们就会质疑她学术不正、质疑她的能力,甚至质疑她是走后门。
在他们眼里,美丽是不可能跟优秀挂钩的,任何美丽的元素,都是跟“xing”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