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怎么干?这些地方打了个样
本文摘要:在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中,晋江全面摸清了全市121公里海岸线海洋灾害基本情况,并结合普查成果同步开展海岸带防护修复工作。江西省林业部门通过开展森林火灾风险普查,摸清了全省森林火灾风险隐患底数,研发全省森林火险等级算法模型,可预测全省未来

  近日,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媒体基层行活动在福州启动,总台记者跟随国务院普查办走进福建、江西等地,了解当地风险普查成果及成果应用的进展成效。

  “一房一档” 对全市房屋进行风险管理

  福州在房屋建筑调查中搭载了“一房一档”系统,实现了对全市各区域房屋的风险动态管理。

  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房屋建筑调查中,福州市完成对196万栋房屋建筑的调查,利用房屋普查数据,为全市房屋设置了“一房一档”和“房屋健康码”,系统搭载了房屋所有人、结构类型、建设年份、用途等模块,并用红黄绿三种颜色将房屋分别标示为不安全、存在一定隐患和安全。

  福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住房管理处 蔡宏强:我们排查进行了4轮,其中有安全隐患的房屋大概有2.3万户。现在我们以台江区瀛环巷17-1号房屋为例,排查显示该房屋建筑结构为砖混结构,经现场专家初步评判,墙体有开裂,该房屋经相关技术人员判定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现场房屋标记为红码,最后检查组认定该房屋需要拆除。

  利用普查成果对类似隐患房屋进行全面排查整改的工作,目前已在福州展开。当地还实行月巡检制度,动态同步更新所有房屋信息,做到房屋用途和使用安全状态一目了然。

  改造海岸生态 降低台风风暴潮影响

  在福建泉州晋江市,台风风暴潮是最主要的海洋灾害,当地通过改造海岸生态,降低了台风风暴潮对海岸线的影响。

  在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中,晋江全面摸清了全市121公里海岸线海洋灾害基本情况,并结合普查成果同步开展海岸带防护修复工作。根据晋江市风暴潮灾害重点防御区划定成果,陈埭镇海岸线被纳入风暴潮防御区。

  位于泉州湾陈埭镇的“蓝色海湾”综合整治项目,是一项针对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项目。陈埭镇海岸线上的植物互花米草,面积一度多达5000余亩,作为一种外来物种,互花米草严重威胁了本土海岸生态系统,致使大片红树林消失,破坏了近海生物栖息环境,影响滩涂养殖,给海洋生态功能与海岸防护带来了严重影响。“蓝色海湾”项目就是清除多余的互花米草,修复红树林,建设鸟类观测监测站,实施海岸生态化改造等一系列措施。

  晋江市自然资源局海域海岛管理科 郑小滨:我们是从去年开始种植红树林,总的面积有2291亩,因为红树林对于咱们岸线有一个生态保护的作用。

  红树林作为一种重要的海岸卫士,具有防风消浪、固岸护堤等重要的海岸带防灾减灾功能,其发达的根系和茂密的枝体能有效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抵御风浪袭击,通过实施“蓝色海湾”项目,大大减少了台风风暴潮对晋江陈埭镇海岸线的损害。

  用科技加强森林火险预警监测

  自普查工作开展以来,林草部门坚持“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聚焦森林防火管理、火险预警监测等工作需要,不断推动普查成果转化应用。

  正在进行的森林防灭火应急演练,是福建晋江灵源街道针对清明期间游客进山增多,山火高发的情况专门开展的。演练中队员们采用了风力灭火和以水灭火两种方式,并利用无人机对火情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有突发情况指挥部能第一时间掌握并做出指令。

  晋江在自然灾害普查中开展了林草火灾调查,针对性开发出森林防火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在灵源山建设了多处红外线高清摄像头,24小时监测、捕捉林中火灾,并增设了多条森林消防管道,进一步加强了森林防灭火队伍和基础设施的配备。

  江西省林业部门通过开展森林火灾风险普查,摸清了全省森林火灾风险隐患底数,研发全省森林火险等级算法模型,可预测全省未来一周的森林火险等级。九江瑞昌市智慧应急指挥平台在森林防火功能模块搭建起森林防火温感烟感系统,对辖区内林场可实现实时监控,只要某个点温度超过100℃,系统就会自动记录并发出预警。

  查明水旱灾害风险底数 防汛抗洪有据可依

  当前我国已进入汛期,江西、湖北等地在风险普查中,查明了本区内各类水旱灾害风险底数,并对重要防洪设施进行了加固修补。

  江西省瑞昌市是自然灾害易发频发区,洪涝、山体滑坡等灾害时刻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20年,当地开展了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并利用自然灾害普查成果数据发现了堤坝一处穿堤管道出水点位,解决了当时的城市内涝问题。

  进入汛期,水情监测数据十分重要,瑞昌市应急一张图接入全市水库、河流的监测站点实时数据,同时接收水位报警信息,做到“前方感应,后方响应”。

  湖北省在自然灾害普查中,系统梳理全省主要河流控制断面设计洪水和洪水特征值,摸清区域水资源现状、大小及分布特征,分级制定流域综合治理规划130余项。组织各地各级结合普查成果,调查摸清现有水利工程风险点,启动水利补短板工程,加固堤防3100公里,治理48个大中型病险水库和38条重点山洪沟,中小河流防洪标准达到10—30年一遇,主要湖泊防洪标准达到10—50年一遇。

  (总台记者 唐国荣 刘彤 黄珊 李竟成)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