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中华门神”尉迟恭故里山西朔州平鲁:门神文化传承千载
本文摘要:位于村中心的门神文化广场上,刻有“门神故里”的巨石,如同迎客者,为游客打开“走进尉迟恭生平的大门”。(资料图) 高雨晴 摄  在平鲁人心目中,尉迟恭是能征善战的英雄,更是守护平安的门神。

  齐齐哈尔新闻网朔州4月8日电 题:探访“中华门神”尉迟恭故里山西朔州平鲁:门神文化传承千载

  作者 高雨晴

  “儿时父亲常给我讲,传说打够一百眼井就会出一位皇帝,当打到九十九眼,我们这就出了个尉迟恭……”谈及家乡英雄、民间“门神”尉迟恭,现年75岁的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下水头乡上木角村村民冯祥向记者娓娓道来。

  1400年前,唐朝名将尉迟恭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后被民间奉为祈福求安的门神,家喻户晓,甚至有华人的地方,就流传着门神的传说。

图为国公祠。(资料图) 高雨晴 摄

  为何尉迟恭被奉为门神?门神文化何以流传至今?给后人带来怎样的影响?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近日走进尉迟恭故里探寻答案。

  平鲁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自古有“朔北雄城、塞外天险”之称。从平鲁城区出发一路向西,驱车行驶约30分钟便到达尉迟恭故里——上木角村。

  远远望去,一台台现代风力发电机坐落在山沟梁峁上。山脚下,数十间晋西北特色的石窑依山而建。位于村中心的门神文化广场上,刻有“门神故里”的巨石,如同迎客者,为游客打开“走进尉迟恭生平的大门”。

图为传说中的尉迟恭故居。(资料图) 高雨晴 摄

  “在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中,尉迟恭功不可没。‘玄武门之变’时助李世民夺取帝位,为日后唐朝盛世打下坚实基础。”下水头乡乡长苏鹏飞说,尉迟恭淳朴、忠君为国的精神,在民间被人们广泛流传。

  苏鹏飞介绍,传说李世民夜不能寐,寝食难安,尉迟恭和秦琼自告奋勇,在殿门外守候,保得太宗皇帝高枕无忧。此后,尉迟恭和秦琼的画像被贴在宫廷门上,二人被民间奉为门神。

  2000年,国家文物局从纽约、香港两地追回了被盗出境的河北省曲阳县王处直墓彩绘浮雕武士石刻,经文物专家认定,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秦琼、尉迟恭门神形象,也是中国首次从境外成功无偿追回古墓被盗文物。

  上木角村现有云游寺碑、故里碑等遗存,为尉迟恭故里提供佐证。村里现存“九十九眼井”,亦与尉迟恭有关。“传说,打到第九十九眼井,我们这就出了个尉迟恭。从小我们就是吃着井里的水长大。”冯祥说。

在位于城区的平鲁博物馆,专门设有尉迟恭展厅。(资料图) 高雨晴 摄

  在平鲁人心目中,尉迟恭是能征善战的英雄,更是守护平安的门神。千百年来,尉迟恭深受当地人崇奉,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门神、去门神庙上香,以祈求平安。

  冯祥家祖祖辈辈都有张贴尉迟恭画像的习俗,在他家大门上及屋内柜子上均可见到。“尉迟恭的画像,从我父亲那辈就开始张贴,到现在我孙子也贴,我们要把门神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冯祥说。

  在位于城区的平鲁博物馆,专门设有尉迟恭展厅。馆长安东花告诉记者,展厅共分“横空出世”“大唐名将”等四个单元,主要向公众展示尉迟恭的生平故事,以及尉迟恭版画年画等,每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近年来,该馆还开展门神文化进校园等活动,以此传承门神文化。

图为尉迟恭版画年画。(资料图) 高雨晴 摄

  开发门神文创产品、举办门神文化节……作为尉迟恭故里,平鲁区一直以来注重挖掘门神文化,2010年8月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门神文化之乡”“中国门神文化研究基地”。

  如今,有着“煤乡”之称的平鲁,正从“挖煤”向“挖文化”转变。平鲁区委书记郝云表示,将挖掘独特的文化资源,打造特色的文化符号,实现平鲁区的“文武双全”。(完)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