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新闻网福建上杭8月11日电 (徐朝斌)福建师范大学“通量—大气—遥感观测平台”8月10日在福建省上杭县揭牌运行,这是全球首个双塔移动观测平台,将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研究地球物质能量循环及全球气候变化提供重要支撑。
8月10日,福建师范大学“通量—大气—遥感观测平台”在福建省上杭县揭牌运行。福建师范大学供图揭牌仪式上,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陈镜明介绍了观测平台基本的建设情况。陈镜明表示,本研究是针对目前单通量塔无法适用于复杂山地地形的关键科学难题,首创设计移动观测方式。本项目在跨越山谷的两座山峰建设观测塔,并在双塔之间架设索道,移动小车携带观测设备在索道上自行移动,实现24小时无间断数据采集。
据其介绍,通过该移动观测的方式尝试解决复杂山地条件下的通量观测偏差问题,以期实现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及能量循环的准确观测,从而提高我国森林碳汇估算的准确度。此外,开展臭氧、挥发性有机物等大气化学成分通量观测,并联合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探测和地面原位观测数据,耦合生态系统模型,定量反演森林碳汇的时空分布,并预测其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响应和变化,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决策和自然资源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福建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潘玉腾表示,长期以来,福建师范大学立足湿润亚热带的区域特色,集成高层次人才、高标准平台、高水平科研等资源要素,强化学科交叉融合,深化校地合作,创新打造了全球首创的“通量—大气—遥感观测平台”。该校将持续强化野外观测平台建设,携手国内外志同道合者,协同创新、共谋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当天下午,福建师范大学组织召开了首届山地通量观测研讨会和院士专家沙龙。在研讨会上,项目组成员重点介绍了观测平台的双塔观测系统和方法,与会专家就中国各地通量观测进行了分享与交流,并围绕通量观测和分析、大气和遥感观测两个研究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