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中国城市化进程减速了吗?
本文摘要:中新社北京8月28日电(记者 刘育英)过去五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60.2%提高到65.2%,平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随着城镇常住人口占比的提升,不少观点认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入减速期。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

  中新社北京8月28日电(记者 刘育英)过去五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60.2%提高到65.2%,平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随着城镇常住人口占比的提升,不少观点认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入减速期。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并不认同这种观点。他认为,10年间,中国城市化的速度不仅没有减速,从统计上来讲,步伐还略有加快。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0年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增加了2.36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了14.21个百分点,比上一个10年的增幅又上升了0.75个百分点。

  “从人口流动的方向来讲,中国的人口仍然持续在从农村向城市尤其是沿海城市流动,再从小城市向大城市流动。有一些城市出现了人口从外围郊区和农村向中心城市、中心城区重新集聚的一种趋势。”陆铭表示。

  中国将继续推进城市化进程。陆铭等学者近日出版的新书《强城时代》认为,如果城市化能够持续推进,让城市地区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获得源源不断的劳动力,将使得中国在未来20年时间里继续延续人口红利。

  “更为顺畅的城市化进程还将有利于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循环相互促进。从国内来说,外来人口在城市的安居乐业将释放巨大消费需求。与此同时,大量城市外来人口本身就是服务业劳动供给的主体。”陆铭表示。

  当前中国已进入由城市群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该书认为,未来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三大城市群,将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成都、重庆一带城市群,将发展成中国城市群的“第四极”。武汉、郑州、西安等其他国家级中心城市将各自带动周围城市形成区域性的城市群。

  在城市群内部,不同城市已经出现分工深化、优势互补、梯度发展的格局。“例如在长三角,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中心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赋能于自身及其他城市的制造业,且具有发展消费性服务业的强大规模经济,并建设成消费中心城市。”

  中国的城市版图正在悄然变化。一个城市将来如何定位自身,要根据自身条件、地理位置、资源等来确定其发展模式。“有的工业城市依赖于资源条件,那么继续依赖资源条件;有的工业城市地理位置比较靠近沿海,有产业集聚的优势,那么就融入这个城市群的产业链。”陆铭举例说。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远未结束。“现在主要的卡点是在人口流入的地方,在公共服务均等化、外来人口市民化等问题上,体制还没有特别大幅度的突破。”陆铭说。

  尤其在户籍制度方面,推动相关改革能有效对冲人口红利下降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为外来人口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具有强大的促进公平的意义。

  陆铭认为,如果政策措施得当,通过供给侧改革弥补短板,释放这些城镇化潜力,那么中国的城镇化不会出现减速现象。“未来二三十年,中国城镇化率逐渐提高到80%以上的水平,甚至更高。”(完)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