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9月6日电 “和合共生,文明互鉴”文化遗产保护论坛9月5日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日报社、国家文物局、亚洲新闻联盟共同主办,来自亚洲主流媒体、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及有关机构、驻华使领馆、高校等嘉宾200余人与会。
中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曲莹璞中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曲莹璞在发表致辞时表示,亚洲各国山水相依、人文相亲,有着共通的文化脉络和共同的梦想追求。站在人类发展新的十字路口,亚洲新闻联盟要发挥好牵引作用,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用文明之光驱散阴霾、照亮人类社会前行之路。要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亚洲文明传承发展与交流互鉴故事;坚定发展自信,展现推动世界发展繁荣的亚洲贡献;坚定话语自信,加快形成与亚洲体量相匹配的亚洲声量。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在致辞中表示,要讲好文物故事,增进民心相通,发挥亚洲新闻联盟传播优势和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资源优势,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为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持续注入文化遗产力量。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进展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进展在致辞中表示,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全球最大的人口规模,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亚洲文化,保有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新时代的中国科技工作者,正在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在更广阔的领域为文化遗产保护贡献力量,让古老的亚洲文明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活力。
亚洲新闻联盟轮值主席、孟加拉国《每日星报》社长兼总编辑马哈福兹·亚南亚洲新闻联盟轮值主席、孟加拉国《每日星报》社长兼总编辑马哈福兹·亚南在致辞中表示,历史证明,相互的了解促进相互的尊重,从而消除偏见和仇恨。不同文化的多样性需要被分析、解读、理解并最终受到尊重。大众媒体对增进人类多元文化的相互了解非常重要,应在建设和谐和平世界中发挥更大的贡献。
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秘书长、柬埔寨文化艺术部副国务秘书贡维列(Kong Vireak),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主席、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会长翁诗杰(Ong Tee Keat)和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谭平发表了主旨演讲。
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秘书长、柬埔寨文化艺术部副国务秘书贡维列(Kong Vireak)贡维列表示,高棉王国的辉煌吴哥古迹,因年久失修被列为世界濒危文化遗产。长期以来,拥有丰富国际合作经验的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专家团队,加入了吴哥窟的保护工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吴哥古迹国际保护行动,成为多国合作模式和跨学科综合保护利用的全球典范。
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主席、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会长翁诗杰(Ong Tee Keat)翁诗杰表示,多元文化共存、和谐相处的包容精神,是实现不同文化间互动、欣赏和互鉴的前提。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即“和而不同”的智慧,使得各种文化能够和谐共存,互学互鉴。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谭平谭平认为,文物展览承载历史文化、传承灿烂文明,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增进民心相知相通的重要载体。文物展览已然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金色名片”。进入21世纪,中国文物展览开启跨文化交流新阶段,从讲好中国故事,到讲好世界文明故事,再到讲好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故事,实现了从“我是谁”到“我与世界”的转变。
“文明交流互鉴:我们共同的责任”主题对话环节在“文明交流互鉴:我们共同的责任”主题对话环节,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锐、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邮报》总编辑陶菲克(Mohamad Taufiqurrahman)、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黎、中铁科研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院长王逢睿分别作了交流发言。嘉宾们表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各方应持续深化国际合作,在人员交流、联合考古、保护修复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积极推动亚洲国家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合作平台的搭建,守护好属于全人类共同的遗产。
茶歇时间,“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论坛期间,云南文化角精彩亮相,向中外嘉宾展示了云南普洱茶、云南咖啡和哈尼刺绣、佤族织锦等非遗文化,开幕式前还表演了民族舞蹈,推介“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邀请各国嘉宾到云南感受“有一种味道叫普洱”。
(摄影:王壮飞、冯永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