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并非万能权威应成共识
本文摘要:据9月5日新华社报道,近日,中国科学院网站公布了经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审议通过、中国科学院党组批准实施的新版《中国科学院院士行为规范(试行)》,其中规定:禁止院士公开发表与自身专业领域无关的学术意见。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

  据9月5日新华社报道,近日,中国科学院网站公布了经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审议通过、中国科学院党组批准实施的新版《中国科学院院士行为规范(试行)》,其中规定:禁止院士公开发表与自身专业领域无关的学术意见。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受专业、时间、精力、环境等因素影响,学术人员基本会在各自专业领域内发展。毫无疑问,院士是其所在专业领域的权威人物,无论在专业领域内发表学术意见,还是参与相关的评审、评价、推荐等活动,都具有重要的话语权。不过,一旦超出专业领域,院士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和话语权就不好研判了。

  然而现实中,在某些跨领域、跨学科的活动中,还是可以看到院士的身影。社会上某些人员或机构为了利用院士的光环达到某种目的,常常想方设法邀请院士参与一些活动,甚至拉院士为商业活动站台。在此背景下,上述规范做出的禁止性规定,就显得很有必要和针对性了。

  比如,上述规范新增的“禁止行为”明确,禁止公开发表与自身专业领域无关的学术意见,禁止参加与本人职务职责和专业领域无关的咨询、评审、评价、评估、推荐等活动。这不仅是对院士行为进行合理化约束,也是在提醒一些社会机构和单位,不要打院士的“歪主意”,邀请其参与和专业无关的活动。

  要指出的是,禁止院士参加与本人职务职责和专业领域无关的活动,并非禁止其参与非专业的一切活动,而是要求其在参与其他活动时恪守“专业”原则,即只能发表与自身专业有关的学术观点,不宜发布跨越专业的学术观点。这种禁令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即院士只是其专业领域的学术权威,而不是跨领域、跨学科的“万能权威”。社会各界要认识到,院士的头衔并不是可以随便利用的工具。这种禁令其实也是在维护院士称号的学术性、纯粹性,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院士在非专业领域发表意见或言论进而形成某种误导。

  上述规范虽然只适用于中国科学院院士,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通过其内在精神去审视和反思当下的一些共性问题。比如,近年来,部分专家被网友冠以“砖家”称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专家不专”,即所谓专家观点脱离其专业领域,不接地气甚至闹出笑话,有的还可能为资本站台。所以,公众更期待的是,各领域的专业权威人士能够以上述要求为契机,爱惜自己的羽毛,约束自己的言行。

  工人日报 冯海宁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