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构思像一粒种子 《雨燕飞越中轴线》读者分享活动举行
本文摘要:齐齐哈尔新闻网北京9月25日电 (记者 高凯)作为2023北京文化论坛配套活动和第八届北京十月文学月主题活动之一,由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主办,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十月文学院共同承办的《雨燕飞越中轴线》读者分享会日前在京举办。 《雨燕飞越中轴线》作者张

  齐齐哈尔新闻网北京9月25日电 (记者 高凯)作为2023北京文化论坛配套活动和第八届北京十月文学月主题活动之一,由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主办,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十月文学院共同承办的《雨燕飞越中轴线》读者分享会日前在京举办。

  《雨燕飞越中轴线》作者张之路以及岳永逸、周敏、王苗等评论家、儿童文学作家出席活动。

  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从构思到成稿,中间需要经历哪些过程?作家又需要做哪些准备?分享活动当天,张之路就《雨燕飞越中轴线》创作过程为小读者们现场答疑解惑,“一个好的构思就像一粒种子,种在你的脑海里,经过反复打磨,最终会生根发芽开花。”

张之路。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供图

  张之路表示,《雨燕飞越中轴线》创作源于一次关于中轴线的组稿会。“就是这次会后,如何写北京中轴线,怎么写才能写出特点,这些我时常在思考。”

  最开始张之路想到了北京中轴线上的宫殿、河流,但都不满意,直到想到了树。“树的生长时间非常长,几百年、上千年,能够见证各朝各代历史的变迁,围绕着树还有不少传说和故事。”他说。在确定了从南到北以古树为点展开中轴线故事后,张之路又开始思考写作的视角,“我脑子里第一个反应出来的是北京雨燕,它是一只‘永不落地的鸟’,很神奇。另外,雨燕以俯视的角度去看北京城、看背景中轴线也会让读者有不一样的感受。”

  民俗学者,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任岳永逸认为,读者通过《雨燕飞越中轴线》这本书可以获得对中轴线,对北京,对很多故事传说、历史知识的新的了解。此外,他还建议在阅读之外,大家可以通过行走亲身感受北京中轴线的魅力,在走的过程当中边走边看,边记边问,边想边写,写下自己心中关于北京中轴线的故事。

  儿童文学作家,北京老舍文学院副院长周敏表示,《雨燕飞越中轴线》一书用讲故事的形式、用文学的方式带领读者了解北京中轴线。但这本书并不仅限于此,里面还有很多关于科普、人文的知识。比如,先农坛为什么会消失不见,雨燕为什么是北京的标志性生物,雨燕的一些特点和习性是什么,它为什么喜欢在古建筑的缝隙里面生存等等。

  儿童文学作家,资深童书编辑王苗表示,作品中雨燕的轻盈和历史的厚重形成对比,反差强烈;作家在写北京中轴线时,让中轴线成为一个地标,从空间上把城市贯穿起来,也把过去和现在贯穿起来,“这本书召唤我们去关注北京中轴线,去关注北京中轴线的历史,也关注我们这座城市和它的历史与文化。”(完)

【编辑:陈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