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要追寻楚文化的浪漫与瑰丽,必不能错过有着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的楚漆器。在荆州地区出土的各类漆器达1.5万多件,约占全国总量的60%。而在中国七千余年的漆器制作历史上,楚漆器,正是漆艺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
2011年,“楚式漆器髹饰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在三千多年后,承载着厚重楚文化的楚漆器如何实现溢彩千年?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来到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坊,拜访楚式漆器髹饰技艺第四代传承人邹传志。
参观邹传志的工作坊,就像参观一部楚漆器史长卷。何为髹饰?“楚式漆器以楠木和樟木作胎,髹漆通常以黑漆为底,外以红、黄、金等色加以绘饰。髹漆是漆器制作中耗时最长、最考验耐心的环节。精品漆器要刷六七十道漆,这样的漆器才富有光泽感,也不容易掉漆、崩漆,而且越摸越亮。”邹传志一边介绍,一边带我们走进他的工作室。
工作台上摆满了半成品和各种瓶瓶罐罐,颜色古朴的漆料在桌上一字排开,仍是木胎状态的耳杯和人面搁在一旁,造型和我们在荆州博物馆里看到的楚漆器文物几乎如出一辙。邹传志说,从木材到色彩绚丽的漆器,往往需要数位匠人通力合作,历经数月才能完成。
漆器匠人们在刚接触大漆时,通常都需要克服很多次的过敏麻痒。玻璃房内的艺术硕士实践基地里,邹传志的几位徒弟正专注地用细毛笔给手中的文创产品上色,一笔一画之间,手中的造型古朴的器具渐渐生出了光彩和红黑对比的颜色。有的则从大小形状不一的刻刀中取出一把,仔细地在木胎上雕琢。为了学习雕刻技艺,他们的手上已留下不少疤痕。
非遗传承,传承的不仅是传统技艺,也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邹传志的徒弟大多是通过校企合作来到这里的年轻人,而他们手中的器物却映照出了漆木彩绘猪形酒具盒和漆木彩绘凤鸟莲花盖豆等代表楚国高超水平的漆器的身影。这得益于荆州市依托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成立了荆楚非遗技能传承院,修建楚式漆器髹饰技艺展示厅、生产传习车间,并引入国家级大师进行非遗传承和产品开发。“我们从中职里招收学员,可以在这里学习三年,但学成后必须在工作室工作一年。“邹传志说,目前,工作室大概有十三位学员从事楚式漆器制作工作。
在工作室里,我们还看到了髹漆技艺制作的可口可乐裙形纪念瓶等精美的文创产品,虽然在造型上和楚国漆器代表作虎座凤鸟悬鼓类似,但配色更明亮活泼。凤鸟引吭高歌,身上驮着一瓶色泽鲜亮的可口可乐,瓶身则绘着祥云和白鹤,很符合“新国潮”的特点。邹传志介绍,目前,传统器具只占到团队产品的40%,剩下的60%都是像这样的创新产品。
创新的契机出现在2015年。从20岁左右起,邹传志随父亲在荆州博物馆从事出土漆器的文物复制工作。2007年,他成立了专业生产楚式漆器艺礼品的公司,当时的邹传志仍以复刻传统的楚漆器为主要方向。2015年,省里推荐他去参加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非遗传承人高级研修班,课程要求学员自己设计出一款创新产品。在参观了不少文创产品工厂和翻阅资料后,邹传志以王羲之的《兰亭序》为灵感,设计出茶具“曲水流觞”。从这时起,他意识到非遗不仅要有传承,更要有创新。墨守成规只会失去市场,必须贴近当下的生活。
邹传志小心地从暗室捧出这套茶具向我们展示。红黑相间的底色古朴厚重,器盖上是简化的水波纹,三只小耳杯置于水波之上,似有诗兴和酒杯在其中流淌,器壁则取材于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圆奁,描绘出士大夫出行的繁华景象,既保留了传统楚式漆器的审美和造型,又具有简洁大方的现代审美意趣。2021年11月,首届“湖北礼品”评选展示活动榜单揭晓,这套“楚漆·曲水离觞茶具”入选“湖北十大创意礼品”榜单。
“传承楚式漆器,必须要与时俱进,要与我们当时的生活水平和审美观念息息相关。我们将传统技术和现代人的技术相结合,做了茶具、文房用品、饰品等,也将陶瓷、金属等和我们的漆艺相结合。”邹传志身边的工作台上放着一只凤纹茶则,凤凰独立引颈高歌,足下似有流火,正是因为他创新地在漆料中加入了金箔,使得凤凰涅槃的姿态栩栩如生。这套茶具也曾在各地展出,广受好评。
邹传志的妻子李琴则拿出精美的莲花项链和胸针。绚丽的大漆在银饰和贝母上缓缓流淌,让原本简单的饰品多了几分中式浪漫。她告诉我们,来到工作室的游客和学员还可以体验时下正火的漆扇项目。“希望能让大家走进传统漆艺,从而走进楚式漆器。”
如今,在邹传志的工作室里,还摆放了不少姿态不一、俏皮活泼的动漫手办。这些手办都是通过3D打印出白膜后用漆料上色而成的,色彩鲜艳并且不易褪色。这也是邹传志的儿子对于楚式漆器的新想法。
“儿子从很多年前就建议,说要打开现在年轻人的市场,色彩还是要多姿多彩。”李琴说,他们从去年开始做手办,一年能有上千个订单,受众群体都是年轻人,在十几岁至三十几岁之间。“还是要加强非遗的创新,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和关心我们的楚式漆器,让它能够做到古为今用,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邹传志道出了自己的心愿。(潮新闻 记者 潘璐)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