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在食堂碰见胸内科的同事,我问同事:“上次转过去做支架的老人最后花了多少钱?”
同事说:“十二万左右,老人有新农合,还能报销一部分。他们兄妹三个众筹了十五万,结果出院的时候,因为分赃不均差点打起来。每个都说自己的功劳大,自己的同事和朋友捐的多,最后在长长的一串捐款信息里各自认领自己的熟人,陌生网友的捐款就平分。”
同事一边说一边忍不住笑,最后感叹:“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届病人家属不行啊!”
曾几何时,我们关于大病的治疗印象是家人生病一定是要救的,砸锅卖铁,倾家荡产,借遍亲友,最后负债累累。那个时候的人,生病先想自己有多少钱?能借多少钱?
而如今呢?人还是要救,只不过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这个救是不降低自己生活质量的前提下进行,而是希望借助某个平台,将自己应尽的孝心转嫁给网络上的陌生人,哪怕那个被救治的人是自己最亲密的家人。
早前有相声演员因突发脑出血住院,他的家人在众筹平台上发起100万筹款为其治病,就在广大网友争先恐后为其捐款时,有人报料说其在北京有两套房、一辆车,怎么会沦落到需要筹款来治病?
网友们纷纷感叹自己的善心被利用,随着舆论的发酵,事件最终以演员家人原路退回所有捐款而结束。
看完今天分享的这个故事,你是否开始怀疑在你朋友圈里,那些“弟弟同学的妈妈”、“好朋友的亲戚”之类的众筹信息的背后,又有几分真实性可言呢?
我不是想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只是希望大家的善心不要被利用,只是希望那些真正需要救助的家庭,在需要的时候,有人还能坚信并伸出最真切的手来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