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身边的阳光型抑郁症,没有阴影的人是一种“悲哀”
本文摘要:“保罗是如此的完美,保罗的生活也非常完美,我想,我们注定要羡慕他一辈子,我一直都是这么想的。直到有一天,保罗在家里,用枪打爆了自己的头。” 保罗是王朔笔下一位近乎完美的男人,从穿着打扮到待人接物,无不真诚、得体、绅士,遇见他的所有人都很喜欢

“保罗是如此的完美,保罗的生活也非常完美,我想,我们注定要羡慕他一辈子,我一直都是这么想的。直到有一天,保罗在家里,用枪打爆了自己的头。”


保罗是王朔笔下一位近乎完美的男人,从穿着打扮到待人接物,无不真诚、得体、绅士,遇见他的所有人都很喜欢他,就在大家以为他会一直完美下去的时候,他却用一把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让所有人错愕不已。



你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情况:他们长相俊美、家境良好,有一辈子花不完的财富,异性追求者众多,还成绩优秀,毕业于名校,在大公司拿着极高的薪水,但他们不喜欢炫耀,显得很真诚低调,他们的生活好像没什么挫折,即使有也不需要找人倾诉,就能自己轻松解决。



这样的人,让中下层出身的普通人感到又羡慕又嫉妒,年纪轻轻就到达了无数人奋斗的终点,还有什么好烦恼的呢?



事实上,我们所羡慕的大V、大佬、名校高材生,往往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就像《一年一度喜剧大会》里郭耘奇表演的《黑夜里的脆弱》:平时不管有多大困难都能微笑面对,但关上灯,眼前一黑,内心就变得脆弱不堪。



在十几年的咨询中,我发现,有很多成功人士从小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长大后也是社会的精英,爱人眼中的好丈夫好妻子,父母口中的好儿女,同事学习的榜样……却唯独在夜晚的时候惊慌失措、恼羞成怒,他们痛苦地嘶吼,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不是黑夜有魔法让人变了模样,而是,如果一个人24小时阳光普照,生活中没有任何阴影,只有阳光,也是一种悲哀。


电影《楚门的世界》


一、什么是阳光/微笑型抑郁症



对一个心理工作者而言,在抑郁的诊断上,不会因为来访者表现得开朗、活泼而轻易作出判断。虽然每个来访者痛苦各异,但是阳光(微笑)抑郁者,因为习惯了隐藏情绪,识别他们要更困难。



那么,普通人如何识别身边的同事朋友或自己是否有这种问题呢?



首先一个显著的特征:工作为都市白领,或从事提供情绪价值的服务行业,未成年人通常听话、懂事,对自己要求完美。



阳光抑郁者,有一种强行要求自己满足别人的观念,比如要大方、要礼貌、穿着要得体、要善良包容、要做一个好儿媳让婆婆满意……这些都是他们对自己的要求,满足社会评价的需要,并认为这是应该的,观念根深蒂固。



他们在白天表现得微笑阳光,甚至自身利益受损时还是满脸微笑,装作不在意的样子,然而这种微笑不是发自内心的。



久而久之,这种习惯不仅没有让心情更好,反而因为刻意掩饰、压抑,使得压力比一般人更大,内耗严重,时间一长就积累了极深的痛苦。



总结为五点



1.始终保持微笑、外表阳光开朗;



2.背地里情绪低落;



3.愉悦感缺失,曾经觉得有趣的,不再有趣了;



4.有强烈无助无望感,觉得别人无法了解自己;



5.躯体有伴随症状。如有睡眠障碍、思维变慢及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疲劳,排除疾病的情况下躯体不适,如胃部恶心或周身疼痛等。



以上症状持续两周以上或断断续续半年,就是阳光型抑郁者的典型状态,推荐有这些症状却无法通过睡眠和休息缓解的人,要及时就医



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胡鑫宇自缢案件” 就是典型的例子。令心理工作者心碎的是,原本有很多拯救他的机会,但由于老师家长对微笑抑郁不了解,不能及时察觉孩子的抑郁和自杀倾向,以及孩子平时表现得懂事又积极,不让人操心,很会隐藏,最终酿成了悲剧。



总而言之,阳光/微笑型抑郁症患者们,一旦有天撑不住了,在崩溃的边缘徘徊,他们很可能悄无声息地自杀。



二、追求完美的孩子



2019年,台湾导演钟孟宏执导了一部家庭教育片《阳光普照》,在豆瓣获得8.6分。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很多家庭的写照,父母对成绩差、惹是生非的孩子不停打骂,同时也倾注了大半的注意力,对品学兼优的孩子从不管教,只是习惯了他的优秀,这也导致优秀的孩子感觉不被理解。



弟弟阿和,痞里痞气,成绩倒数,早恋,还因为打架被送进少管所管教三年,而哥哥阿豪白净阳光、成绩优异、礼貌听话,从来不让父母操心,然而这样一个看似完美的孩子,在某个夜晚选择了跳楼自杀……



离开前,阿豪曾说:这个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阳,白天与黑暗的时间都各占一半,大家都可以找到有阴影的角落。可是我没有,我只有阳光,24小时从不间断,明亮温暖,阳光普照。”


电影《阳光普照》


阿豪的原型是2004年自杀的台湾作家袁哲生,如今还有胡鑫宇等很多人,悲剧总是让人叹息,但悲剧没法停止发生



没有一个抑郁的孩子是“坏孩子”,他们都曾是天使一样的存在。



比如胡鑫宇,通过网络上的照片,普通人很难把他和抑郁症联系到一起。父母没有察觉他的异样也正常,这就是阳光型抑郁的可怕之处,极易隐藏。



胡鑫宇10岁时,妈妈离家打工赚钱,哥哥也去了福建,留下爸爸和他在家。爸爸不善言辞,胡鑫宇内心非常孤独,找不到亲人倾诉,又不想给家里添麻烦,只能压抑内心。胡鑫宇从小成就优异,还帮家里老人做饭干活儿,在同学眼中,他玩游戏,同学关系也不错,并不是典型的抑郁状态。



但对胡鑫宇本人而言,升入寄宿高中,地理考了倒数第一,其他学科也差强人意,我们可以从笔记中看出他很自责,习惯优秀的孩子对自己有极高的要求,可现实是难以适应新环境,多重压力的叠加使他极其痛苦。



跟妈妈的三次通话都透露了自己的无助,想辍学回家等想法,但是被妈妈拒绝了。孩子放弃上学多数家长都会反对,更何况他是一个优秀的孩子,家长考虑孩子的前途没有接他回家,也是非常正常的。



但是,追求完美的孩子往往习惯于伪装自己,使得家长没法及时体察到孩子的自杀倾向。而且孩子到了青春期,父母会觉得反常是因为叛逆。



于是,顶嘴烦躁(易激惹)是叛逆期,成绩下降(社会功能下降)是叛逆期,说不想念书(厌学)是叛逆期,谈起死亡厌世(自杀欲念)也是叛逆…… 一切反常的行为,在叛逆期的标签之下都理所应当,似乎叛逆期能消除家长对孩子的全部疑惑。



事实上,这些恰恰是心理异常的信号。上述一旦出现,即便孩子轻描淡写跟家长诉说,也都是在呼救,即便孩子平时嬉皮笑脸、同学关系好、阳光自信,都可能是伪装,这正是阳光型抑郁的可怕之处。



我们常常以为,学习好的孩子才追求完美,其实学习不好的孩子同样追求完美。这就好像,每个人都有拖延和心理内耗一样,所以需要家长对孩子的异常有敏锐的觉察。



同样身为家长,我也在孩子的教育上倍感艰难。现实的压力要我们承担,孩子的情绪也同样要我承担,作为家长会觉得身心俱疲,有时候自己也有情绪,没人来安慰,还得带着情绪去哄孩子。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一个简单的错误都会引爆家长,即便再好的孩子,也无法满足内心藏着“野兽”的家长。



对很多家长而言,生活已经焦头烂额,无暇体察孩子的心理状态,要求家长学习心理知识来抵御孩子的心理问题,是不现实的。



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家长要做到经常真诚道歉,多跟孩子承认自己的不足,真诚的道歉和努力的态度,同样能弥补心理知识匮乏导致的亲子关系信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