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构建跨境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 深化与东盟合作
本文摘要:齐齐哈尔新闻网南宁8月18日电 (记者 冯抒敏)广西钦州市市长王雄昌18日在南宁表示,钦州正加快发展石化、化纤纺织、电子信息、海洋装备制造、新能源电池材料及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集群,探索出以钦州为支点的中国—东盟跨境产业链的发展路子,着力打造上下游一体

  齐齐哈尔新闻网南宁8月18日电 (记者 冯抒敏)广西钦州市市长王雄昌18日在南宁表示,钦州正加快发展石化、化纤纺织、电子信息、海洋装备制造、新能源电池材料及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集群,探索出以钦州为支点的中国—东盟跨境产业链的发展路子,着力打造上下游一体化、联动发展的国际产能合作新模式。

  当天,“加速构建临港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向海经济,推动钦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在南宁举行。王雄昌在会上介绍,近年来,钦州市抢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建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等重大机遇,充分利用区位优势、通道优势、港口优势和政策优势,加快构建以石化、新能源电池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为主导的跨境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推动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取得积极成效。

图为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资料图)。翟李强  摄

  一是构建壮大现代临港产业集群。在中国—东盟产业合作的推动下,钦州市基本形成石化、新能源电池材料、装备制造、粮油食品加工等产业协同发展格局,构建起全国少有的“油、煤、气、盐”多元化石化产业体系,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能源化工园区。随着中国石油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华谊钦州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三期、恒逸高端绿色化工化纤一体化、桐昆绿色化工基地、格派电池材料等投资超百亿元产业项目的推进,产能释放后,临港工业产值有望突破3000亿元。

  二是创新建立产业联动发展“双基地”。目前,华谊、恒逸、桐昆、中伟、格派、金桂、中粮、雅保等重点企业在钦州设立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造纸等生产制造基地,并与东盟等境外地区搭建产业链条,实现钦州、东盟国家“双基地”运营模式,切实增强了钦州市和东盟各国产业链的互相支撑。此外,该市依托中马“两国双园”、保税加工贸易等政策优势,在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构建了全国首条燕窝跨境产业链。粮油、水果、棕榈油等东盟特色农产品集散交易中心也正加快构建。

图为华谊钦州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三期工程甲醇制烯烃及下游深加工一体化项目开工仪式(资料图)。冯抒敏  摄

  三是外向型优势产业合作不断深化。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根据东盟等海外市场需求,发挥钦州面向东盟开放的区位、港口优势,聚焦海洋装备、新能源汽车两个方向,在钦州建设外向型的生产制造基地。目前,已经引进远景、中船、锦峰等海洋装备方面的行业龙头企业,并成功开拓东盟部分国家的风电市场。新能源汽车则重点专注建设商用车KD件出口基地,支持企业打开东盟新能源商用车市场,通过内外联动逐步集聚产业链条。

  王雄昌表示,下一步,钦州将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主动承接东部地区和国际产业链转移,加快发展石化、化纤纺织、电子信息、海洋装备制造、新能源电池材料及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集群,力争把钦州打造成为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前沿阵地。(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