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拿冠军到培养冠军 华理“90后”青年教师马越斐的校园乒乓情
本文摘要:齐齐哈尔新闻网上海8月22日电 题:从拿冠军到培养冠军 华理“90后”青年教师马越斐的校园乒乓情 作者 徐舟 许婧 “当学生、做运动员,只要规划好自己就可以,但做老师就不一样了,老师承载着学生和家长的期望,要帮助学生规划4年,再把规划细化到每年、每个

  齐齐哈尔新闻网上海8月22日电 题:从拿冠军到培养冠军 华理“90后”青年教师马越斐的校园乒乓情

  作者 徐舟 许婧

  “当学生、做运动员,只要规划好自己就可以,但做老师就不一样了,老师承载着学生和家长的期望,要帮助学生规划4年,再把规划细化到每年、每个月、每个星期的学习和训练。”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国乒乓球队教练、开幕式执旗手、华东理工大学青年教师马越斐说。

图为马越斐。  华东理工大学供图

  过去30多年里,华理走出了包括高军、乔云萍、帖雅娜、邬娜、单晓娜、车晓曦、王艺迪等众多享誉全国甚至世界的乒乓名将。

  作为华理乒乓球体教融合模式培养出的优秀典范,马越斐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有着超过10年的情缘,先后以运动员和教练员身份6次出征大运赛场。在大运赛场上,她曾经获得4届乒乓球比赛的冠军,收获了成长、见证了转变。在近日举行的成都大运会上,她带领队员们努力拼搏、勇敢逐梦,在“家门口”为国而战。

  从一名稚嫩的中学生运动员到体育学院的一名“青椒”,马越斐在华理、在球与桌台碰撞的乒乓声中,度过了20多个春秋。她说自己很幸运,成为华理乒乓蓬勃发展的经历者和见证者。

赛场上的马越斐。  华东理工大学供图

  进入初二后,马越斐慕名加入了华东理工大学乒乓球俱乐部,师从臧玉瑛老师和黄金建老师,成为华理乒乓球体教结合“一条龙”模式下的一名学生运动员。自2008年考入华理后,马越斐连续参加了4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届亚洲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6届全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获得了所有级别、大约20多个大学生冠军。

  2012年保研,2015年硕士毕业,马越斐传承着这份热爱和责任,成为华理体育学院一名“青椒”,与臧老师、黄老师并肩战斗,接棒训练学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并担任乒乓球精品课骨干教师。8年多来,她带队收获了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全国学生运动会到上海市级比赛的合计120个冠军,培养出几十名大学生世界冠军,队伍的竞技水平长期屹立于世界大学生乒乓球顶尖之列。

  从留校执教至今,马越斐始终保持每年2500学时的教学量,几乎全年无休奋战在高强度高水平乒乓球训练的教学岗位上,此外还负责乒乓球队日常教学管理和各大赛事的带队工作。

  执教中,她注重总结在技术、战术、心理等方面的训练工作切身体会,结合世界乒乓球运动市场演变、乒乓球竞赛规则剖析、乒乓球运动趋势与创新等理论要点,不断地用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优化升级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思考和提升,形成一套完整、先进的教学体系。

  此外,她还通过数字化手段,梳理多年积累的技术数据、战术录像和国外前沿资料,把它们用到训练计划修正、技术讨论和战术训练分析等环节,建立和完善多媒体训练平台。

马越斐与学生们在一起。  华东理工大学供图

  平时训练要严格要求,思想工作也要做深做透。马越斐说,作为老师,每天必须要和学生一同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师生之间要形成信任和默契,共同打造团队凝聚力。

  说起做运动员的思想工作,马越斐最佩服臧老师。她回忆说,在自己还是小队员的时候,有一次错失全国集训,委屈得说不出话,跑到臧老师面前哭诉。臧老师说,哭什么呀,咱们在家加倍用心训练,师哥师姐都能陪你练,臧老师也多给你发球,练一个月下来,看看谁的长进更大。“三言两语一说,就让人感觉委屈没了,浑身又充满了干劲。”马越斐说。

  “做这份工作,最主要的就是看是不是肯付出,是不是热爱集体,热爱乒乓,能不能每天扑在上面,时间在上面,心思在上面。”马越斐说,自己感受着这个集体的温暖而成长,也要将这份爱继续传承,华理带给乒乓队每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就是,无论环境多么艰苦,心中都有一个必胜的信念,都能用华理精神和集体力量扛过压力和困难,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无论是学生时代我自己参赛,还是如今带领学生,我最大的荣耀就是让五星红旗因我们而升起,让我们华理的美名响彻赛场。说真的,虽然都这么多年了,但是直到现在,国歌响起来的时候,我还会鼻子发酸。”马越斐说。(完)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