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一生只爱一个人的男人,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本文摘要:很多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难忘的身影,对方可能承载了自己年少时暗恋的苦涩与甜蜜,或是命运捉弄下错过的遗憾,或是“非他不嫁/非他不娶”的忠贞浪漫,或是“死了都要爱”的疯狂,又或是遭遇了背叛后的心碎迷茫...... 深深的爱,深深的恨,随着别离的拉长,那


很多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难忘的身影,对方可能承载了自己年少时暗恋的苦涩与甜蜜,或是命运捉弄下错过的遗憾,或是“非他不嫁/非他不娶”的忠贞浪漫,或是“死了都要爱”的疯狂,又或是遭遇了背叛后的心碎迷茫......


深深的爱,深深的恨,随着别离的拉长,那一切变得若隐若现。有些人渐渐的放下,开始了新的情感与生活,也有一些人无法走出,难以放下。


曾经有一位来访者,在十几岁的时候遇到了心中的女神,那个年龄不敢明目张胆的交往,不过也向对方表达了自己的心意。


只是后来没有到同一所大学,几年间保持着暧昧,一边深情表达,一边又跨越不了现实。再后来对方恋爱了、结婚了,他仍然难以忘怀,无法接受其他异性。


说起来他们从来不曾真正恋爱,所以当我问他放不下的是什么时,他说不想背叛对她的感情。他甚至都不太能说清喜欢对方什么,那份被对方激发的情感紧抓不放。


01

我要忠于感情,我要做个专一的人!


那份深情其实并不是为对方,而是为自己心中对爱的诠释。


也就是说注意力并没有放在人的身上,而放在了由那个人引发的感受上,这份感受在内心形成了丰富唯美的幻象,也可以说这份幻象一直在帮他隔离与别人现实的亲密。


这种心理的形成还要回到早年与照顾者的关系中,婴儿都本能的渴望妈妈的爱,在需要照顾的时候他的注意力会放在妈妈身上,如果长期得不到及时与细腻的回应,甚至遭受虐待的话,会出现强烈的心理不适。


为了避免这种痛苦,就会用幻想替代,形成一个过渡性客体,替代了妈妈,以抚慰自己的内心。


创伤能够激发一个人的创造力,现实的失落通过创造幻象来补偿,孩子对妈妈现实中的表现不再明显关注,而是更多依赖内心的想象来满足自己。


这些无意识的过程在成年后,不知不觉的在亲密关系中重现,即用虚幻的感觉替代与他人现实中的交往。

     

记得很多年前,我跟一个朋友形容了理想的画面:有一天你突然遇上一个人,你断定那便是真爱,之后这一生无论经历什么,只爱这一人。


她说:我不认为这有多浪漫,倒是觉得这样的话,是不是算心里有病啊!


当时令我感触很深,确实,专一会带给我们安全感,会使两性关系更稳固,但假如遭遇现实的分离,仍然难以忘怀的话,俨然会带来很多不利。